返回

42、两位大师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wap.wbshuku.com
    42、两位大师 (第1/3页)

    铁道两边正在加紧修筑地窝子,现在已经进入十月,只要一场雨下来,寒冷就会要人命。

    红区抽不出那么多人手,秦朗解决的办法当然粗暴简单。

    只要挖地窝子就能得到粮食补贴,还能在冬天领到一套棉衣。如果帮助没有能力的人家,那么还有劳务补贴。很快包工队如同雨后春笋般的冒出来,不过有监督人员进行质量检查,也就没有人敢偷工减料。

    对这个变化,秦朗取了个更好的名称“合作社”。不过他可不想出现某些弊端,干脆把他们推向市场,由百姓来自主选择。政府只负责监督,不得插手管理。而社会调查部、纪律委员会都有权利进行审核。

    这一套法子其实已经深入到各行各业,尤其是工厂方面。如今的张掖工业基地,除了军工企业采取军事管理以外,其余的轻工业都已经采取了承包模式。

    只不过秦朗一边加紧立法,另一边建设独立于企业之外的公会组织。一旦厂方有违规的现象出现,就会被公会警告,不限期改正就会到法院仲裁,这也是防止出现特权阶级。

    为此秦朗还专门写了很多小册子,内容自然是照抄后世的教科书。当然这需要换一个包装,在强烈批判资本主义的剥削本质后,又详细的阐述了初级阶段所面临的困难,以及一些解决的方法。

    当然,里面的措施和苏俄的斯太林模式不搭界,秦朗可没有兴趣搞计划经济的一套。他完全就是鼓励竞争,尤其是和资本主义国家进行竞争。在这个大方针的指引下,很多厂家也掀起了革新的热潮,而且产量也一再增加。

    “得找个时间忽悠那些西伯利亚棕熊了!”

    秦朗一脸坏笑的说道。

    最好机会的当然是大家排排坐的经互会,不过这还需要等上十多年。另外能利用的就是斯太林模式,这个时候已经有了雏形,如果抓住机会的话,那个财富是不可估量的。

    当然这有个前提,就是能让钢铁同志瞧得上眼,毕竟苏联的领土太广沃了,只凭三瓜两枣还不够塞牙缝呢!而加大产量就要足够的机器、人手,而这些目前并不缺乏。

    从奉天兵工厂招募到二万多技术工人,立刻分派到不断增加的机床上。技校也源源不断的培训技工,但依旧不能满足需求。只是迅速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wbshuku.com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