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兵力捉襟见肘 (第2/3页)
了,给他们配发辽十三,允许带回家里。”
冀察绥红区的基层组织,已经建立到每一个牧区。因为工作都是围绕着群众再开,自然深受牧民的信赖,加上生活的逐步改善,两省的群众也积极的配合工作。只不过牧区的人实在太少了,民兵多的县就30来人,少的甚至只有2个,但都是政审合格的。
因为有湘赣边区赤卫队的经验,给民兵配发武器,罗荣也表示同意。不过他看到秦朗递来的计划时,眉头又瞬间皱紧。
“扩军?”
秦朗说道:
“对,扩军!在甘苏的第一营扩充成一个团,继续以甘军第二师的名义活动。山地旅的人数不变,但是增加两个营新兵。绥远、察哈尔成立军分区,给他们两个营的编制,人手逐步的增加。把第五旅组建起来,配合原先的四个旅成立野战军第一军,逐次调到察哈尔整训。成立宪兵司令部监督军队纪律,并维持新占领区域的地方治安,人数暂定在两个营。”
听到这些,罗荣不禁松了口气。这次扩充的人数不过万人左右,冀察绥红区能负担的起。而两个军区的部队,完全可以由民兵组成,那些都不需要太大的花费。
“秦朗同志,我们一个旅的人数相当于民军一个师。要论起火力配置,恐怕他们的两个师都不是我们的对手。这一次扩军我们相当于有了七个师的人马,难道你要有什么大的动作?”
秦朗笑着说道:
“老罗,咱们总不能事到临头才去征兵吧!再说那些没训练过的人,打仗的时候只会成为绊脚石。”
罗荣也笑了。
“我知道你会算黑卦,所以也不会拦着。昨天我已经把第二套班子的政工配齐了,可以安插到各级部队相互学习。”
根据秦朗的规定,冀北支队的从师到排都有两套班子,每三个月进行一次轮换。而冀察绥红区的指挥员学校也已经开学,教材是从苏联翻译回来的,只不过根据当前的情况进行了修改。两套班子要么在部队指挥,要么在学校学习,只要发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