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三章 华人至上(求月票) (第2/3页)
着不可告人的秘密的。
1939年6月24日,暹罗国民议会决定将国名由“暹罗”改为“泰国”(MuangThai),英文国名由“Siam”改为“Thailand”。“泰”在泰语中是“自由”、“独立”的意思,“暹罗”一名则来自梵语,意为“黄金”。废弃这一使用了13个世纪的古老国名,无疑与当时暹罗的沙文主义和民族主义倾向有关。泰国的民族沙文主义者还提出了“大泰国”的口号,认为老挝人、越南的孟族、中国的傣族、缅甸的掸族都属于“人种学上的泰族”,打算把“3000万有泰族血统的人”全都联合在“大泰国”之内,在中南半岛建立一个强大的资产阶级国家。披汶·颂堪如是解释:“通常而言,国家的名称都是以该国主体民族的名称命名的……我们是泰族……显然暹罗并不适合我们的民族……如果有(庞大数量的)移民定居我国,那么,或许千年之后,我们可能将无法再分辨暹罗究竟是泰人的,还是华人的,抑或是其他人的国家……”
披汶·颂堪政府政策中的一个特别强有力的冲击点是他们所实施的经济民族主义,“泰人的泰国”。这个问题源于仍然令人沮丧的乡村经济发展以及华裔垄断商业带来的思考。华人不仅垄断了经济,还不断汇出大量金钱至中国,给泰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第二是暹罗不断增长的华人民族主义,尤其是1937年中日战争爆发后,暹罗的华人组织了反日游行,破坏了泰国的中立和与外界的关系,因为在这时,日本己经成为泰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在这种情况下反华人活动爆发了,再加上銮·威集在公共演讲中拿希特勒对付犹太人的方法暗示如何对付华人,这预示着泰-华关系正在恶化。政府控制了食盐、烟草、石油和大米生意,并且与华人竞争,许多职业禁止华人担任。一个新的法令条款大幅度增加了商业阶级的税收,而且所有外国人都被要求付一个外侨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