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猪一样的队友 (第2/3页)
续退却,一直退到适合普特尼克战术需要的防区为止。
在8月16日,普特尼克指挥塞尔维亚军队反扑,沿着亚达尔河上一条三十英里的战线主动出击。
奥军刚开始打得很顺利,康拉德将军以为塞尔维亚人只有逃命的份,就把第二集团军抽调到了加西利亚对付俄国的军队,没想到塞尔维亚的溃军突然调转枪口,数十万塞尔维亚军队迎面向奥军发起了冲锋,像洪水一样,当时,奥军一路追击塞尔维亚的败军,轻兵前进,重炮部队还远远在后面没跟上。
一时间塞尔维亚的军队还在人数上占优势,奥匈军队惊慌失措迎战,攻势瓦解。双方经过了十二天的激战,都伤亡惨重,有时候开展的,完全是白刃战,奥匈帝国的军队死亡5万多人,塞尔维亚的伤亡八万余人。生还的奥军都拼命逃回德里纳河。
普特尼克抓住有利时机,进击奥地利的左侧翼,奥军迅速溃散并退却,伤亡甚多。到9月初,普特尼克的塞军第一集团军竟然越过萨瓦河,反击进入了奥匈原本占有的波斯尼亚,意图切断波蒂奥雷克领导的奥匈第六集团军的后勤补给线。
康拉德将军不知道塞尔维亚军队对波蒂奥雷克的部队的严重打击,早就和康拉德坐火车来到加利西亚的设防城市普热米什尔。他得知奥军溃败的消息,命令波蒂奥雷克从其多瑙河防区调第二集团军的一个军去增援面对塞尔维亚军的奥匈军队。
波蒂奥雷克回电报说:“我需要整个第二集团军。”
但康拉德将军认为对付塞尔维亚人不需要这么多兵力。援军两天才开到战场,为时太晚,不能对波蒂奥雷克有什么帮助。只有拼命的后卫战斗,才能使奥军摆脱出来。
波蒂奥雷克指挥奥军于9月1日返回他们的本土,而塞尔维亚军在被奥军传染的斑疹伤寒流行病中。付出了惊人代价,持续很长时间,有七万多士兵和不知多少万平民死亡。
俄国两个集团军气势汹汹朝加西利亚进发后,康拉德将军就没空管波蒂奥雷克。把他的全部注意力转到俄军这边来。因为沙俄的数万哥萨克骑兵不仅攻击东普鲁士,还朝加西利亚杀来。
哥萨克骑兵彪悍、野蛮,他们通常骑着纯种的顿河马,举着闪亮的马刀,如同旋风一样冲进敌军,这是沙俄最后的战斗力所在。他们在抵御拿破仑军队时就已经在欧洲让人闻风丧胆,他们有一首古老民歌,表现他们的生活:
我们光荣的土地
不是用犁来翻耕
我们的土地用马蹄来翻耕
光荣的土地上
种的是哥萨克的头颅
静静的顿河
到处装点着年轻的寡妇
我们的父亲
静静的顿河上到处是孤儿
顿河的滚滚波涛是爹娘的眼泪
数万哥萨克骑兵举着雪亮的马刀,一起冲锋时,那场面还是很吓人的。不过,如果这时侯。奥匈军队多些耐心,能像兴登堡的德国第八集军那样守株待兔,用重炮和重机枪来迎接这些落伍的蛮横骑兵,那么“哥萨克人来了”并不可怕。机关枪子弹一分钟600发的速度,足够把这些哥萨克骑兵扫尽历史的垃圾堆。
但是康拉德将军没有耐心,他急于击退俄军,然后去找塞尔维亚人复仇。
最初,战争形势也是对奥匈帝国十分有利的。加西利亚从维也纳东五十英里的多瑙河开始,喀尔巴阡山脉形成了一条八百英里弧线,直到罗马尼亚东南为止,它的宽度从七英里到二百三十英里不等。中部在七十英里左右,既没有天然道路也没有大河流域把这个障碍分开。奥匈帝国拥有七条铁路线穿过山脉通向加利西亚,可以不费力地防守和提供支援和后勤,或在必要时封锁。喀尔巴阡山脉以北,是克拉科夫、普热米什尔和雅罗斯瓦夫那些严密设防城市,还有维斯瓦河和桑河拱卫。
如果康拉德将军要奥匈的军队掘壕固守,打防御战,俄国“压路机”的冲击,是闯不过这些沟壕的。但康拉德将军误信了康拉德的判断,认为俄国尚未充分动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