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54章 世界经济危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54章 世界经济危机 (第2/3页)

的统治,最后达到使俄国的欧洲疆界向西面和南面推进的目的。

    沙皇亚山大一世、二世和沙皇尼古拉二世都以各种方式支持泛斯拉夫主义及其运动,将其作为推行侵略政策的工具,俄国以南方斯拉夫人的解放者自居,插手巴尔干事务,塞尔维亚和保加利亚等地的斯拉夫人则幻想依靠沙皇俄国力量来赶走奥斯曼帝国压迫者,到19世纪晚期,在沙俄的支持下,罗马尼亚、塞尔维亚、保加利亚和阿尔巴尼亚等国相继摆脱了奥斯曼帝国的统治,取得了独立。这让奥斯曼帝国十分愤怒。

    奥斯曼帝国又称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1804年到1867年间,是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帝国,领土包括现在的奥地利、捷克、匈牙利、斯洛文尼亚、斯洛伐克、克罗地亚、北意大利、罗马尼亚的特兰西瓦尼亚和波兰的加利西亚等广大地区,首都为奥地利皇室领地内的维也纳,实力在普鲁士之上,是能左右统一德意志步伐的欧洲列强。

    但到19世纪中叶,奥斯曼帝国的国力被大幅削弱:1859年的意大利独立战争使它丧失了在意大利的所有非奥地利史领土;1866年的普奥战争迫使它被排除德意志邦联之外;同时它境内的匈牙利对维也纳的统治也非常不满,因为奥地利曾在在俄国的支持下对1848年的匈牙利革命镇压。

    因为匈牙利民族是奥斯曼帝国中的第二大民族,而且它的国土面积占了帝国的三分之一,为了保障奥斯曼帝国的皇帝在匈牙利的地位,防止这么大的地区脱离帝国独立,奥斯曼帝国的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不得不与匈牙利的贵族举行安抚性质的谈判,寻求一个可以使他们支持他的折衷方案,最终建立一个二元帝国,即奥匈二元帝国,简称奥匈帝国,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兼任奥地利皇帝和匈牙利国王。

    同时,为了应对沙俄的扩张,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建立了针对俄国和法国的三国同盟。1882年《德奥意三国同盟条约》签字,三国同盟正式建立,德国成为三国同盟的核心。而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经济迅速发展,赶上和超过了英国。德国修建“三b铁路”的计划也表明向巴尔干半岛扩张的意图,从它的首都柏林开始,过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布尔、到达亚洲的巴格达。为了对付三国同盟。

    1892年法国和俄国缔结了军事协定,法俄同盟由此形成。英国也调整了同法国、俄国的关系,在20世纪初分别签订了英法协约和英俄协约。英法、英俄协约的签订,意味着英、法、俄三国协约的建立。这样,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同盟国和协约国就最终形成。

    但1905年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革命,在中国的支持下取得成功,最终导致了沙俄帝国的奔溃,中国和德国、英国一起瓜分了沙俄,斯拉夫人和南斯拉夫人都沦为了欧洲的劣等民族。

    奥匈帝国的皇帝约瑟夫一世觉得雪耻报仇的时机到了,在德国的默许下,于1908年悍然出兵吞并了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两地,也就是波黑。而当地人民本来是想同塞尔维亚结合起来,共同组成一个大的南方斯拉夫人的国家。

    七十八岁的奥皇约瑟夫一世的目标,是趁着俄国奔溃,恢复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荣耀。收复塞尔维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阿尔巴尼亚等故土,所以吞并了波黑之后,继续陈兵塞尔维亚边境,准备吞并塞尔维亚。

    熟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这时的奥匈帝国虽然已经没有当年的辉煌,但还是地跨中欧、东欧、南欧的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国土面积欧洲第二,人口欧洲第三,5200万。与此同时,奥匈帝国机械制造和军火工业的规模亦是世界第五,根据奥匈兵役法规定,所有身体健康的男性青年必须服普遍义务兵役,年满21周岁的健康男性经由征兵局挑选和分配,在帝国国防军部队服现役3年,然后在预备军中服预备役7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