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鱼雷和潜艇 (第2/3页)
道,甲午海战中,中国战舰吃亏就吃亏在鱼雷兵不专业,鱼雷没有发挥效果,好多鱼雷都从小日本的军舰底下穿过去了才爆炸,不然甲午海战的结局就会改写!
曾纪泽让曾广孝挑选的这些鱼雷学员,年纪偏大,但胆子很大,因为曾纪泽知道,在海上近距离上发射鱼雷,对发射人员的心理素质有着极高要求,雷艇必用敢死之士。
恰好在1880年,曾纪泽派中国特使徐建寅向德国伏尔铿造船厂定造了2艘鱼雷艇,这2艘鱼雷艇逐件拆解后运到中国,后来在工程师英国人葛兰德、安的森的指导下,由中国工程技术人员在南京船坞组装成功,分别命名为“乾一”、“乾二”,这两艘中国最早的鱼雷艇,被曾广孝借到长江水师学堂!
这两艘鱼雷艇为同级,是德国建造的第一型采用鱼雷发射管装置的鱼雷艇,排水量28吨,装有一座小型的汽车式锅炉、一台往复式蒸汽机,功率650匹马力,单轴推进,航速可以达到18节,艇上的主要武器是1具14英寸口径的鱼雷发射管,安装在艇首甲板上,可作150度旋转,使用的是黑头鱼雷,不过艇上还依依不舍配备了4个杆雷发射装置,另外装备有1门用作近距离防御武器的37mm哈乞开斯五管速射炮,全艇编制人数为16人。
鱼雷艇用的鱼雷是钢制细长的水雷,两头尖锐,外形非常像海豚或鱼。曾广孝找了洋教员和邓世昌、刘步蟾,专门为鱼雷专业编著了教材——其身圆长,前后体尖,头有圆嘴,后有双轮,能以行驶。似鱼有翅有尾,能自上下,驶行水中,如鱼之游泳,有鱼之形,有雷之力,行速力猛,能击沉敌船,故谓之鱼雷。邓世昌和刘步蟾还根据自己所学,详细介绍了鱼雷的操作细则和要点。
曾广孝看到了这种最新潮、最具威力的武器鱼雷的使用前景,还让天龙武器公司在美国也开始仿照德国的白头鱼雷,加强鱼雷材料攻关,研制更先进的鱼雷,曾广孝想要让鱼雷成为中国海军的秘密武器和制胜法宝!
为此,吴王曾纪泽又从英国买回了一艘更为先进的专门以鱼雷作为主战武器的军舰,就花了五万两白银,命名为“鱼龙”号,“鱼龙”号排水量有40吨,长30米,宽4米,吃水2米,采用汽车式锅炉,主机功率560匹马力,拥有在当时海军中非常惊人的20节的高航速,攻击时可以高速突袭,发挥出其不意的效果,万一没有命中目标,因为架设有3根桅杆,可以扬帆远航飞奔绝浪而去。
在曾广孝、严复、邓世昌、刘步蟾等人的努力下,长江水师学堂的学员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曾纪泽到学堂视察,对曾广孝和学堂学员的表现非常满意,又给长江水师学堂划拨了二十万两白银的办学经费。
曾广孝还参考了英国海军少校琅威理提供的,结合长江水师的巡航实际,颁布施行,从船制、战船、守船、练船、运舱等制度建设入手,保证长江水师的战斗力,还规定凡长江军校的学生,在堂学习二年期满,必须上船实践学习三年,以强化学员的实践操作能力。
曾纪泽对儿子曾广孝的能力非常满意,还将江南制造局也交给曾广孝管理。
此时,江南制造局已经是亚洲最大的近代军工国企,从德国、英国引进机器设备,聘用外国技术人员,生产规模相当庞大,门类齐全,技术水平较高,在生产过程中培养和训练了一批本国技术员工。工厂需要大量的煤、铁等原材料,开始主要依赖进口,要花费很多白银,后来,中国人兴办了煤矿,解决了这一需求。曾广孝接管江南制造局后,还从英国葛来可力夫工厂购进铸钢机一套,并从格林活厂购进水压机、10吨起重机和车床等设备,筹建炼钢厂,将在美国的天龙武器公司的生产线搬到了南京。
曾纪泽明白潜艇将来会在现代海战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对付英国、法国那样的海军强国,潜艇可以起到四两拨千金的作用,出奇制胜。于是让曾广孝加快研发中国的潜艇,并且交给他一个样机:式如橄榄,驶行水底,上有水标及吸气机,可于水底暗送水雷,从外观、构造,到件能、功能,无不反映出近代潜艇的特征和性质,而且这艘潜艇下水试行时“灵捷异常,颇为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