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八十二章 做人要厚道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八十二章 做人要厚道 (第2/3页)

设立发电站和输电网等相应基础设施,很快使“钨丝灯”在纽约和美国被普遍使用,公司赚了一大笔钱,开始扭亏为盈,完成了原始资本的积累。

    曾广孝除了自己搞一些发明外,还四处收购别人有价值的高科技专利,比如电话的真正发明者安东尼奥·穆齐的电话专利,并且开始帮他请律师,准备诉讼,向纽约法院起诉移居美国的英国人亚历山大·贝尔,请求判处他1876年申请的电话专利无效。曾广孝答应一旦美国法院判决穆齐胜诉,自己就出资成立电话公司,给穆齐百分之十的股份。

    曾广孝还检查了一下爱迪生和他的团队以前申请的数百件专利,发现其中有普遍使用价值的东西很少,便开始大刀阔斧革新,将爱迪生团队一半的人调拨给了电力公司当助手。

    爱迪生大怒,气冲冲找到曾广孝,问道:“你为什么把我的人调走?”

    曾广孝淡定对爱迪生说:“我父亲说了,一千件垃圾专利,不如一件广泛实用的发明!专注和简洁,这将是我的公司以后的发明原则。从现在开始,精简你的团队和发明项目,专注于留声机的改进,不需要那么多人手,我给他们安排了其他工作。”

    原来,在1877年,爱迪生改进了早期的电话机。而在改良电话机的过程中,他发现传话筒里的膜板,随话声而震动,他找了一根针,竖立在膜板上,用手轻轻按着上端,然后对膜板讲话,声音的快慢高低,能使短针相应产生不同变化的颤动,爱迪生为此画出草图让助手制作出机器,再经过多次改造,第一台留声机诞生了。但是这种留声机只是雏形,并没有体现出多大的实用价值,曾广孝便让爱迪生和他的团队专注于留声机的改进。

    爱迪生这时还看不到留声机的应用前景以及发展空间,犹豫不决。曾广孝用流利的英语道:“以后你只要知道一点就行,那就是我是你们的老板,我给你们发工钱,你们只要照我说的做就行。我知道哪些东西有用,哪些东西是垃圾,所以由我来决定公司以后的生产经营方向,还有人员如何使用,ok?”

    爱迪生还是有点不愿意,曾广孝指了指自己的脑袋,对他说:“你用这好好想想,将来如果有东西能拍下活动的影像,再加上一部留声机,组合起来,那会是什么新奇的东西?”

    曾广孝的想法就是那么有创意,爱迪生便低头丧气走了。

    这一时期,美国的经济与金融是在没有政府管制的条件下自由发展的,美国的商业信奉“最少干预的政府就是最好的政府”。

    美国的证券市场以国债、地方政府债和企业债券的交易为主,纯粹是一个投机市场,当时美利坚政府的也助长了当时股票市场的操纵和掠夺。这一时期美国的经济陷入了危机,股市跌到了谷底,曾广孝便开始抄底,低价收购了一些并不被看好的债券,比如法国政府的债券,还有德国政府的债券,并且开始收购一些毗邻倒闭的钢铁公司。美国当时也正处于工业化阶段,曾广孝还低价投资了纽约曼哈顿地区的一些房地产!

    当时,吴国那些留美大学生接触了较多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渐渐对学习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失去了兴趣,对烦琐的封建礼节更是不愿遵守,而对个人权利、自由、民主的东西十分迷恋。

    曾广孝去拜访容闳,了解到当时共有50多名留美幼童已经进入美国各大学学习,其中22名进入耶鲁大学,8名进入麻省理工学院,还有哥伦比亚大学和哈佛大学。

    在纽约,曾广孝和这50多名大学生混熟后,和一些人成了好朋友,比如容闳的族弟容揆,还有温秉忠,他也是广东人,宋氏三姐妹的姨夫,此时才十九岁,个子不高,戴一副厚厚的眼镜,显得木讷,但却很有生意头脑。

    这些人年纪最大的是欧阳庚,他是第一批留学生,来自广东香山,比一般学生要大四五岁,在纽约曼哈顿上的小学和中学,在九年内完成了十六年的课程,考上了耶鲁大学,还交了一个美国女朋友——耶鲁医学院的女学生简丽莲。他思想比较开放,那天曾广孝请容敏、詹天佑、唐绍仪,还有其他留美的大学生到自己的别墅开party。别墅是曾广孝用李鸿章给的钱租下来的,在纽约郊区,十分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