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十二章 改朝换代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七十二章 改朝换代 (第2/3页)

  连京城里一些贴着“莫谈国事”的茶馆,当时也很热闹,茶客们吃着糕diǎn,都忍不住唠叨两句。

    比如京城文化街附近的裕泰茶馆,是一家百年老店:“高端大气上档次”的两层清阁楼,外面有一铜像,一位掌柜模样的人戴黑色瓜皮帽,弯腰作揖,恭迎四方来客,里面方桌木椅,陈设雅洁。在晚清,上至达官贵人,下及三教九流,闲下来总会去茶馆坐坐,议论国是,八卦娱乐,所以茶馆也是各种信息的集散地。裕泰茶馆附近住的都是官宦人家,信息含量比一般的茶馆都要高。

    一位少年意气风发,说:“最近京城里来了不少驻军,莫不是宫里出了什么大事?听几个在神机营当差的旗人说,当今皇上染了天花,命不久矣。”

    少年说皇上“命不久矣”,这话在封建社会是不忠,同座的老人皱眉道:“小孩子家,不要乱说话。”

    少年不以为然,继续说:“这事坊间多有传闻,朝中人心浮动,为册立新君的事争吵。”

    同治皇帝的病情越来越严重,作为淮系集团的政治领袖,直隶总督、北洋大臣兼文华殿大学士,李鸿章到了不表态不行的地步。但这时,两宫太后还是没有表态,连一向很会站队的李鸿章也糊涂了,他连日召集亲信私下商议皇位继承人的问题,但没人能理出个头绪来,可如果盲目表态,一旦站错队,后果将很严重。

    而在南方,吴王曾纪泽也收到了同治皇帝病危的消息,他并不热心打听谁当皇帝。谁会即位曾纪泽心里已经有数。曾纪泽要考虑的,是如何统一中国以及扩大中国的版图。

    1875年,经过十年生聚,休养生息,南方无论是工业还是农业,都发展很快。军工业也基本上能自给自足。在容闳的帮助下,他已经把江南制造总局打造成亚洲一流的军工企业,步枪,火炮,战舰都能生产,他准备先对不安分的日本人动手,攘内必须安外,这是曾纪泽的战略,因为满清的**和愚昧已经深入骨髓,不堪一击,时候到了很快就解决,倒是日本等觊觎中国领土的国家要好好教训一下。

    那天容闳去找曾纪泽,说起清廷的变局。

    “本王已经知道谁将继位,对我们吴国的影响不会很大。放心,清朝再也不会出康熙那样削藩的强势皇帝。”曾纪泽说。

    容闳道:“啊?吴王你知道谁将继承大位?听说两宫太后迟迟不肯表态呢。”

    曾纪泽说:“两宫太后迟迟不表态,本王想她们心中必然已经有了人选,只是现在在做准备工作。”

    容闳看曾纪泽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便问道:“会是郡王奕纬的长孙溥伦吗?”

    曾纪泽说:“不会,溥伦有皇帝的命,但没有当皇帝的运气。”

    “为什么?”

    “慈禧太后首先就会反对。一来溥伦的爹载治不是道光长子奕纬的亲儿子,是过继而来,血缘关系较远。另外,一旦溥伦继位,皇后阿鲁特氏就会上位,成为皇太后,慈禧和慈安太后就成了太皇太后。而皇帝年幼,一般是由皇太后垂帘听政,你听说过哪朝有太皇太后垂帘听政的吗?”

    “有道理。那载滢有希望吗?”

    “不可能,他的年纪太大,已经14岁,快到了亲政的年龄,而且,他的生父是恭亲王,他们父子要是联手,两宫太后垂帘听政的日子就不会太长了。”

    “有人还在朝会上提起过恭亲王的长子载澂。”

    “他更不可能。就是恭亲王自己也不会支持他。按照大清的祖制,亲王的儿子以外藩入继大统当皇帝,父亲必须回避,做一个贤(闲)王。一旦载澂当了皇帝,恭亲王就得靠边站。洋人那边现在还需要他周旋,慈禧太后也不会同意。”

    “阿鲁特皇后肚子里的孩子呢?”

    “这个更不可能,国不可一日无君,她肚子里的孩子是男是女谁都不能肯定,况且慈禧太后根本不喜欢阿鲁特氏。同治皇帝死后,她能不能保住自己的姓命都很难说。”

    “那你认为最后谁会继承皇位?”

    “醇亲王之子载湉,载湉的生母即醇王福晋,慈禧太后的亲妹妹,对慈禧太后来说,载湉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