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石达开之死(1) (第3/3页)
县、怀远进入湘西,经靖州、会同、黔阳、芷江、泸溪、乾州、永绥、保靖、来凤、利川,杀进四川西部。
石达开沿途招兵买马,他的队伍已经再次扩充到十几万人,但这么多人要吃要喝,他走的山区,道路不好走不说,根本弄不到多少粮食,如何解决吃饭这个问题变成了头等大事。
但更大的麻烦,在于四川的地理环境。四川这个名字,很有来历,川就是大河,四条大河就是四川。从左到右,雅砻江、岷江、沱江、嘉陵江横穿四川省。除此以外,摆在石达开前面的还有一条更大的江,也是中国第一大河长江,它的上游又叫金沙江。这些小河虽然不宽,但是由于落差大,也都是相当难走,比如大渡河。而自古有大河必有高山,四川周围都是高山峻岭,东是三峡群峰,南是云贵高原,西是青藏高原,北是巴山秦岭。是故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石达开只有进入素有天府之国的川中盆地,才有前途。只有进入了四川腹地,才能利用天险阻击清军,据守天府之国实现武装割据。
但是石达开这一次的敌人,是四川总督骆秉章这个牛人。
摆在石达开面前的第一条河,名叫乌江。进入川西,最快的路线当然是直接渡过长江进入川中,但是石达开没有水师,沿河渡口又被清军控制,沿岸民船也已经被骆秉章的清军没收,于是他只好沿着长江南岸西行寻机渡江。
往西其实也不大好走,第一只拦路虎还是乌江。乌江虽然不如长江威猛,但是江窄流急,没船是过不去的。石达开才在上游的朱家嘴渡过乌江,总算过了第一道天险。
接下来石达开要面对的是第二条河:金沙江。石达开再沿着乌江往北走,希望能够打下长江南岸的培州,从这里渡过长江。但是由于乌江这么一绕,耽搁了宝贵的时间,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
要是提前半个月培州说不定能打下来,可是现在不大可能了。除了守城的知州姚宝铭拼死守城之外,还有一个级别虽不太高但是能力较强的清将也从重庆方向赶过来帮忙——副将唐友耕。
培州城久攻不下,石达开为了避免陷入清军包围,只好再向西走寻找合适的机会实现渡江计划。机会不多,石达开在长江南岸兜了一大圈,先是从培州撤围向西到南川、綦江、叙永、庆符,然后又从庆符向东折回叙永,回到綦江。绕了这么一大圈,攻城攻不下,过河过不去,真是让人郁闷。
1862年8月,来来回回在长江南岸转悠了四个来月,将士们的头都转大了,石达开决定在綦江召开一次前敌军事会议,集体研究一下如何过长江这个问题。会议研究决定兵分三路绕道贵州和云南,避开清军主力,从长江上游的金沙江渡河,那里的河水浅,清军少,容易过江。
不久,石达开率主力从四川进入贵州,经桐梓、遵义、大定、毕节、镇雄进入四川,随后占领筠连和高县,进入宜宾的横江镇、水过河、双龙场、玉皇楼一带,准备跟随先行抵达北面副官村的李福猷部渡过金沙江。
在金沙江,石达开又遭遇了骆秉章。他虽然才能不及左宗棠,但毕竟当过湖南巡抚,跟石达开交过多次首,也算是一个明白人,太平天国第一猛将萧朝贵就是死在他的手上。早在1860年他就进入四川,并于第二年升任四川总督。四川“剿总”骆秉章决定抓住机会,利用较好的地形优势,在横江一带聚歼石达开部。他调集了各路清军集结到高县和庆符地区,同时将长江沿岸民船全部牵到岸上,阻止石达开渡河。
骆秉章抓住石达开急于过金沙江的心理,一面全力阻止石达开渡江进入四川,一面调集大量清军寻机聚歼石达开远征军。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