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学霸李鸿章 (第2/3页)
古话很有名,古今很多名人,大名都取之于这句话。
李鸿章没有辜负这个牛逼的名字,他年少时就拜堂伯仿仙和合肥名士徐子苓为师,攻读经史。虽然年少时的学习,他侧重于应付科举考试。但他的义理、经济之学进步很快,制艺技巧也不错。李鸿章对“宋学”或者“汉学”没有什么兴致,他从小喜欢经世之学。
1840年,十八岁的李鸿章考中秀才。那时候的李鸿章相貌堂堂、身材高大,一米八以上的长腿欧巴,还能说会道,是合肥(庐州)远近闻名的帅哥。
李鸿章聪明,又帅,道光二十三年,李鸿章在庐州府学被选为优贡。时任京官的父亲李文安望子成龙,函催鸿章入北京,准备来年顺天府的乡试,成为朝廷承认的学霸!
时年20岁的李鸿章,看了父亲的信之后,年轻人心情特别兴奋。这是他一直企盼的,也是一直在为之努力奋斗的目标。于是,李鸿章一激动,挥毫作《入都》十首,欣然入京。他的这些作品,当时曾广为流传。下面是其中之一:
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
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
出山志在登鳌顶,何日身才入凤池。
倘无驷马高车日,誓不重回故里车。
即今馆阁须才日,是我文章报国年。
马是出群休恋栈,燕辞故垒更图新。
篇交海内知名士,去访京师有道人。
他日燕台南望处,天涯须报李陵书。
入京之后,李鸿章很快发现,京城车水马龙、商铺林立,但对他更有吸引力的,诸多名士诗书都是一流。不久,在京担任刑部郎中的父亲李文安便命李鸿章晋谒曾国藩,去拜他为师。
曾国藩当时正受到他的恩师穆彰阿的赏识,名动天下。李鸿章的父亲与曾国藩系戊戌科同年。有这层特殊关系,李鸿章才顺利拜师曾国藩。当时各省学子们齐集京城,交际攀附之道是他们非常热衷的。因慕曾国藩之声名,他们还特别组织了文社,邀请曾国藩担任社长,定期举行活动。大家在一起谈文论道,指点江山。李鸿章在其中结识同好,交游学问,并经常向曾国藩请教诗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