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同济堂 (第2/3页)
项政令都按照长沙的为准,免除赋税,招纳贤才,吸收流民,发展经济,这就是陶商对新接收的郡县的要求。
回到长沙,已经是一月之后,春和景明,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华佗看得满脸吃惊,他走了这么多地方,荆南平和的景象实在令人难以想象。
就在长沙为华佗安排了住处,学馆也在长沙,陶商分配天玄全面协助华佗开设学馆,以及广受门徒的事宜,这也是军队发展的长远计划,天玄极力赞成,马上配合华佗安排人手在各郡县开始了宣传。
医馆名叫“同济堂”,寓天下同济之意,有华佗的名号,又有陶商的支持和钱粮供给,这对想学医和正在学艺的年轻人可是大大的激励,一时间各县搞得沸沸扬扬,人人奔走相告。
几日奔忙,真一日终于到开馆收徒的时间,一大早,医馆的周围已经聚集了好多人,慕名而来的不计其数甚至还有一些士兵,陶商已经命令士兵除了有任务的其他的都可以休息一天,来这里张罗一下,维持秩序!
华佗和天龙几人站在门口招呼众人,张灯结彩,好不热闹,华佗更是乐得合不拢嘴,他大半生都东奔西走,即便有人两边门框上刻着写好的对联:志在活人施妙药,心为济世挽沉疴。横联:仁心济世。这是旬炎自己的杰作,华佗几人也很是满意!
不一会关羽和张飞也来了,刘封看时间差不多,便大声说道:“今日华老先生开馆授徒,我二叔关将军为名誉馆长,下面就请二叔和华先生揭匾!”
华佗也是满心激动,没想到自己一个小小的大夫会受到如此多人的关注,也真庆幸当初自己的决定,而且刘封对他的改变无疑是最大的!他和关羽走到大门两边,在众人的喝彩声中将门头上的红绸揭开,正是张飞亲笔题的“仁济医馆”,下首写着“张飞题”!
在众人的惊叹声中又多了许多对张飞的议论,很多人都想不到张飞能写出如此遒劲有力,龙飞凤舞的字来,而且张飞的字豪放飘逸,既有大将的阳刚凌厉之势,也不乏书生的潇洒奔放,顿时说得连张飞都面有得色!
这时孙礼用他一贯的大嗓门喊道:“此次仁济医馆开馆,华先生将亲自授徒,如果有愿意拜华先生为师的,可以现在就报名,不论身份来历,只要志在救民与水火苦难之中的都可以!”
华佗也站出来说道:“老夫一生四处奔波而一事无成,虽有悬壶济世之心,但终归势单力薄,不能成大事,想当年孔圣人开馆授徒而将仁义传播于四海,华佗虽不敢自比,但也想救民于水火之中,此次开馆,望有志之士对医学有爱好兴趣者,都来加入,华佗愿将毕生所学倾囊相授!”
众人都为华佗的气势所感染,不由叫好!
关羽乘势说道:“华老先生医术高明,在民间早有神医之名,当年羽也曾受先生刮骨之恩,实乃当今医术第一人也!”
由于之前的宣传,很多人都曾听说华佗为关羽刮骨疗毒,现在经过关羽亲口确认,自然对华佗的推崇又增加了一成!
此时已经有一个年轻人首先站出来:“各位将军,华先生,在下曾为一药童,也略同医理,既然今日先生收徒,在下愿意垂聆先生教诲!”
华佗看有人站出来,自然高兴,让他到旁边旬炎和自己弟子那里报名!
有了第一个人开头,后面的人也更多了,华佗看排队已经有十几人,不由得有些热泪盈眶,对刘封几人连连行礼:“老夫今日能有之成就,全仰仗各位将军了!”
正在几人讨论的时候,却听见一个爽朗的声音传来:“哈哈,三将军的字真是越来越有气势了!”
众人回头一看原来是刘备和诸葛亮也来了,华佗赶紧上前行礼!
刘备笑道:“华先生能在我蜀中开馆授徒,便是对备最大的信任和鼓励了,备也当尽心尽力,早日让民众安居乐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