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百五十章 重臣齐聚,且立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四百五十章 重臣齐聚,且立储! (第2/3页)

吃了个午膳,临走之前,下了道旨意。

    开国男李凤梧,加封开国子。

    在恭王赵惇即将成为太子的时刻,官家这个加封,摆明了是告诉朝臣。

    虽然李凤梧和未来太子不对付,但他是我赵昚的朝臣,你们要给他小鞋穿,也得把眼睛擦亮了……

    李凤梧对此真的感恩得不要不要的。

    赵惇回来了。

    意气风华。

    籍田祈年礼一事,他办得无比漂亮,无数朝臣为其请功。

    就连上皇也公开赞誉,恭王善事,甚有储君风。

    这就是公开支持赵惇成为储君了。

    有了上皇的发言,一向孝顺的赵昚也很会做人,很快一纸圣旨降下,邸报全国:恭王、开府仪同三司赵惇,籍田祈年礼有功天下,恩赐云云……

    赵惇已封无可封,恩赐的都是些更加昭彰他身份的东西。

    这并不是多么好的恩赐,只是在告诉天下人一个信号,也在为储君入主东宫打下基础。

    立储,并不是提了就立。

    在立储之前,会有很多事情来为储君入主东宫埋下伏笔。

    比如籍田祈年礼,就是一种伏笔和信号。

    其后几日里,临安又发生了一些事,都是些和赵惇有关系的事情,最后甚至连李凤梧的秘书监也没能幸免,国史院几位官正中,有人提出太微恒闪耀,当是储君入主东宫之时的天象预测来……

    天时地利人和。

    得了,赵惇的风评立即攀升到顶峰。

    赵昚心知肚明,开始交办了一些事情让赵惇去办。

    毕竟是未来的储君,可以让他先熟悉一些事务。

    但是……

    赵惇坐不住。

    他不会等待太久,深恐夜长梦多。

    一日不入主东宫,他心里便一日不踏实。

    于是在李凤梧和魏杞两家人忙着准备婚礼的时候,大宋相公汤思退,于大朝会上提出立储一事,其后兵部尚书汤硕、刑部尚书江君烈、户部尚书王佐附议,宗正寺、鸿胪寺、御史台等部门,大量官员同时上折子附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