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四章 小天的改革(上) (第2/3页)
的其他儿子,当然要封亲王了,亲王的世子袭爵,其他儿子都是郡王。郡王的长子袭爵,其他儿子要封镇国将军。再往下,镇国将军的儿子们,要封辅国将军,辅国将军的儿子封奉国将军,奉国将军的儿子封镇国中尉,如此世代传承,宗室里靠国家财政养活的寄生虫,可以说是几何级数增加,而且越到后来增加的越快。
亲王的固定工资,即禄米,每年就有一万石,郡王是两千石,镇国将军一千石,辅国将军八百石。其他的各类爵位,更都有数额规定,累积下来,本身就是个天文数字。另外还有每年不固定的各色赏赐,有时候甚至比固定工资还多。
御史林润曾经给嘉靖上书:天下供应京城的粮食,每年四百万石,但各王府消耗国家的粮食,每年却有八百万石。具体到地方上,军事重镇山西省,每年存留粮食一百九十万石,但当地王府消耗粮食,却有三百多万石。河南省存粮九十四万石,当地藩王消耗粮食,却有一百九十多万。也就是说,全国的税粮加起来,也填不满藩王的嘴。
除此之外,藩王们还有其他收入,人家是皇亲国戚,拿死工资多掉价呀,公务员还有外捞呢,咱堂堂王爷,怎么也得玩儿的洋气一点不是。
而宗亲们最常见的敛财方法,就是土地。
侵占民田的招数,也有好几种,常见的有两种,一种是造假,就是故意把看中的好田地,勾结官府指认成荒地,求得朝廷赐予,然后强行侵占。另一种叫“投献”,就是很多交不起税的小民,自愿把田地放在藩王名下,以此来逃避税赋。
另外,没到灾荒之年,都是这些米虫行动的时候,甚至他们有的时候还会人为的制造灾荒,比如跟小天打过交道的安王。
如此一来,到了嘉靖朝,土地兼并也就越演越烈了,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这并不夸张,事实上明末农民起义的时候,首当其冲的就是这些宗亲,这些老百姓很大一部分程度,都是这些宗亲逼反的。
讽刺的是,这些宗亲平日里都喜欢将粮食财富存在自己家里,农民起义后,第一个杀的就是这些宗亲,这些粮食和财富全都变成了农民军的军饷。这些朱家的子孙后人,为农民起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实在是有些讽刺。
另外,这些藩王占了土地之后是不用向朝廷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