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57章 城南书商(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57章 城南书商(二) (第2/3页)

朝那也是要上衙门的。”

    田彦的话并无那种上位者特有的官威语气,倒像是个不更世事的寻常少年一般,但是见多识广的两名城南文具街商会头目一听这人的用语习惯和口音就知道其绝不一般的出身了。恐怕并不在新任的文教总局的袁文纲、工商总局的赵宇等人之下了。

    早有准备的两位老者其中一人从身上拿出了一封契约,那契约不算小,而且似是经过官府证明的红契格式,署有不少人的名字。在交给田彦之后耐心的解释道:“我们造纸的原料不怎么好,只是南京城这附近就近取才的一些竹木而已。但因为有河流之边,因此打桨可以靠水利,再加上新华书局来的人在手板印刷、油墨、铅锡活字等方面对于我们的帮助,再加上我们这些商户有很多是不收本钱的学徒和家庭员工,劳力方面的成本相比官方机构也大大压缩,这才能够以这么低的价格还能够维持不少收益。”

    田彦想了想又问道:“这街上的商户都是南京城里有档案的正式市民么获得了这么大的好处,想必专利推广费可不是个小数啊。这街上的所有商户难道都有能力负担”田彦忽然问道。

    从新朝鼎定天下以前的时候开始,从铁匠到一些食品纺织行当的手工业者都能接到不少的活,并且还在新式的工场里接受了新的管理锻炼和培训,受益也颇为不浅。新朝相关结构在给予不低价格待遇的同时往往也收取一定回报。

    到了法律法规相对完善起来的新朝四年,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法规也开始完善起来了。因为不少的发明创造及推广主要是由官方机构牵头,而民间要交纳一定的专利费用。这些用于推广的技术很多并非是张海等人所原创,而是此时代的西方已有的技术,不过在此时代的环境和条件下也几乎相当于“专利”了。

    这些带来巨大利益空间的新技术相衬,往往也要交纳与之相衬的“专利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