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亡国之君 (第2/3页)
。这大明的天下,不应该就这么仓促而突如其来的亡掉。你号称天帝之使,其实不过是逆天而为。”
“我如果是逆天而为,又如何在起事不过短短两半年之内就连败朝廷的主力大军并攻入京师就算我早有预谋和准备,就算有东虏的启事牵制了朝廷的力量。可凭我豪强都算不上的寻常人家出身,你不觉得过于奇怪了么翻边历史,如果这大明的统治果真没有问题,还有人能做到这一点儿么”
张海不认为自己是一个善于言谈对话的人,但并不畏惧借与天启交谈的机会重新向身边的人表达一些观点。因为控制权在自己的手里,如果对方“配合”的不令人满意那么自己完全可以随时终止交谈,谁也不会说什么。至于天启说服自己的可能性或者在正常的辩论中面对自己占上风的可能性要真是这样,张海还就真不介意考虑考虑所谓的“君主立宪”之可能性了。不过除非有穿越者魂穿了这位历史上表现并不出众的天子,否则几乎没有可能性。
天启似乎并没有中国人比较习惯的为争论而争论的意思,而是沉默了许久思考了很多。但不论怎样想,天启似乎都不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事情。他甚至有一种感觉:不是自己做错了什么,而是自己的敌人太强大了。从几乎成为一个整体的官员阶层到关外的东虏乃至关内的强敌,甚至不少年以来的年景也不是很好。若非如此,自己怎也不该是一个亡国之君。
天启在痛苦的思索中却笑了:“如果不是遇到像你这样的强敌,大明虽然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也应该是个太平盛世。可朕却不知道:要是你身在朕的位置上又该如何我大明立国至今已有二百五十六载,相当于十几代人了。没有像宋时那样半壁江山沦陷于外敌,也没有像唐末那样藩镇遍地、皇权在内监的权威下苟延残喘,即便是王朝榜样的大汉,至东汉早期难道就没有豪强世家鱼肉百姓难道就是路不遗失夜不闭户的三代之治你行的不过是那暴秦法家之路,别说二百五十六载,就是能有二十五载的阳寿算是不错的了。在大明本不该亡的时候亡天下,你这个天帝之使不怕因为无数军民百姓的冤魂而遭天谴”
张海没有在意天启自称朕,天启的话也的确让张海有一种感觉:如果不是明朝立国二百几十年以来很多事情已经积弊太深:这位年纪轻轻的天子完全算是一位明君了。二百多年的时间已经足够让一个王朝所依靠的原本没有什么势力的统治集团在缓慢的积累和人丁的增长乃至经济的发展中积累起巨大的利益乃至宗族关系网。除了扶植太监压制这些利益集团构成新的平衡,又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呢
“你的话放在别的时候,或许是有道理的。至少在别的年代里,就算我家遭遇到了某种不公或者排挤,最差不过落草为寇。不该干造反这样伤天和的事情。当然若我是那些走投无路的贫民百姓也就不太好说了。但是天帝却告诉我:如今的中原天朝已经不能再沉迷于几千年以来的迷梦之中了。这期望天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