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3章 南下扬州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23章 南下扬州 (第2/3页)

概率,那么在相对平静的江河之上并使用性能更为突出的青铜炮,累计24磅以上加农炮齐射量的火力已经完全能够在远战中对付至少两艘以上的二百料船只了。唯一不确定的因素在于大型海船是否会逆江而上参加决战,如果那样,就会对后勤乃至队伍提出十分大的考验。渡江作战无疑是一场消耗战。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顾虑,张海思考再三没有在水泊作战之后就急于选择南下。而是用了一天左右的时间进行准备,尤其是对大船的各种改造。随后,以俘虏做为牵引船只的补充继续逆河而上准备进攻济宁。

    济宁山东之乱以来少有的几个没有被攻破的府城了,又身处运河要冲,部署在这里的明军加上汇集的各种溃兵使济宁的明军重新多达三四万之众。

    不过,从水泊地域逃回来的明军水师溃兵的一些风闻中,驻守在济宁地区的总兵并没有被贼势所吓倒,不少的军官也是恢复了信心。

    “贼人单兵铳炮十分犀利,陆上炮火极为突出,可是并不擅长操船。在水战之中,我们应当还是有极大胜算的。”一名留守在济宁的水师参将说道。

    其实不少陆军将官心中都有些底:你们水师的王八们是没有见过青州张贼那些火炮罢了,不过自己难道就要被当成炮灰挥霍掉么

    “如今我们的确不适宜和强贼硬碰,向各地通报战况、汇集兵力与敌决战于长江才是最终最重要的”也有不少将领纷纷建议到,但是毫无疑问:从强敌主攻的运河一线迅速撤退成为了这些将领们的主流意见。

    实质上运河一线匆忙而纷乱的大规模溃逃开始了,就连驻扎在徐州重地的主力在青州城外的那场决战失败之后也开始决定撤退。在沿途的各城只留下一些临时征集而来负责凑数的大户们的壮丁而已。

    济宁、徐州原有的兵力加上汇集的各地败兵虽然算起来也能有包括几万披甲在内的十万水陆之众,但却都知道贸然与北边的张家队伍交战人多势众根本就算不得什么数。

    七八千人力量比原来更强的队伍基本上在重镇济宁城下只进行了一阵火力准备就夏的负责城门守备的人开城投降。

    为了让投降的敌人在运用起来变的更为可靠,在这样的府城,清洗了原有的组织结构的情况下还是要抽出至少几个战勤连队的人来做旧军队中深入到百人队以下的军官阶层以最大限度的确保堪用。

    在济宁进行了短暂的休整之后,队伍在顺流的情况下继续轮番拉纤以求更快速的前进,并在前进中清理不知是敌人还是逃难的船民遗弃的废旧船只,仅仅用了一昼夜的时间就抵达了徐州城下。

    徐州的城头并没有青州或济南那样高达,城墙也没有十里之长,但却有着三丈深宽的护城河。

    但是在感觉到自己已经被抛弃,早已失去陆战决心的人们面前,却再也不可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二十多门石制臼炮外的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