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丕郑使秦(一) (第2/3页)
郑父诸多的感慨。
走过前面的骊山,可就是秦国的地界了。
当丕郑父的车驾驶入秦国的地界时,他立即就有了与晋国不同的感受,而且这种感受是发自肺腑的,是痛彻心扉的。
首先,他感受到的是秦国的道路比起晋国的河西之地来说,要宽敞平整的多了,而且道路两边树木葱翠,很显然这是秦国专门安排专人维护的结果。有了这样的道路,秦国运送兵马粮草、军队兵勇等等将会非常的方便,一日之内,秦军便可抵达河西之地,两日之内,秦军就能够出函谷关。
想着这些,丕郑父都觉着心里瘆的慌。
其次,丕郑父还能够感受的就是整个秦国人始终处在一种战斗的准备状态,除了田间劳作的百姓之外,每过一座城池,他都能够看到训练的将士。
最后就是秦人所持有的开放态度,所到之处,他能够见到的官吏对外来经商的、走亲访友的,还有前来秦国办理公务的,都持有一种积极乐观开放的态度。
“原以为秦国封闭而野蛮,今日一看根本就不是怎么回事,看来这个秦国不可小看啊!”望着秦国的一切,丕郑父不觉叹道。
“老爷,我听说秦国今天所有的功劳都是一个名叫百里奚的人到了秦国之后,才做出改变的。”车夫回答道,“我还听说,这个百里奚原来在咱们晋国待过,不知道当时我们晋国为何不用此人,最后竟然让他跑到秦国去了。”
车夫毕竟是下人,对于上层的事情不会有更多、更深、更细的了解。
对于百里奚这个人,丕郑父多少有所了解,当然了这些了解也是后来才知道的。因为,当百里奚在晋国的时候,他们这些官吏是不会与一个奴隶打交道的。
直到后来,百里奚在秦国当了相国之后,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晋国的奴隶中间还有这么一位能人。
“哎---,就算当时知道百里奚是个能人,晋国也不会用吧。”丕郑父心中暗自叹道,“当下的晋国那里还会用能臣呢?”
想着,叹着,车驾也在不断的向前走着。过了镐京、岐山城,秦都雍城也该到了。
黄昏时分,晋国使臣丕郑父终于来到了目的地秦都雍城。夕阳下的秦都雍城犹如一头巨兽虎视着东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