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曰大 (第2/3页)
布。大臣的谥号是朝廷赐予的。谥号带有评判性,相当于盖棺定论。
谥号是后人根据死者生前事迹评定的一种称号,有褒贬之意。所谓“谥者,行之迹”,“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出于己,名生于人。”
谥号有帝王之谥,由礼官议上;有臣属之谥,由朝廷赐与。还有称谥,是门徒弟子或是乡里、亲朋为其师友上的谥号。帝王将相之谥在西周时即已出现。秦时曾一度废除。汉代恢复,直至清末。私谥可能始于东汉,或谓春秋时期已有。
民国以后,称谥在一段时间内仍存在。谥法有固定用字。如慈惠爱民曰文,克定祸乱曰武,主义行德曰元等,这是美谥;杀戮无辜曰厉,去礼远众曰炀,好祭鬼怪曰灵等。这是恶谥;还有表示同情的哀、愍、怀等。一般人的谥号多用两字,如岳飞谥曰武穆,海瑞谥曰忠介。
李承训知道这个所谓谥号,就是用一两个字对一个人的一生做一个概括的评价,算是盖棺定论吧。像文、武、明、睿、康、景、庄、宣、懿都是好字眼,惠帝都是些平庸的,如汉惠帝、晋惠帝都是没什么能力的,质帝、冲帝、少帝往往是幼年即位而且早死的,厉、灵、炀都含有否定的意思,哀、思也不是好词,但还有点同情的意味,如果末帝、献帝、顺帝,那就是胜利者对失败者的嘲笑了。
“王爷,卑职觉得炀字必将合适,”刘仁轨思考了半天之后,对着李承训说道。听到刘仁轨的话李承训一阵苦笑,自己今日这么做,就是为了让杨广避过这个隋炀帝的溢号,岂不料自己麾下的重臣第一个开口就是炀字。
刘仁轨感觉到李承训的目光之中恩疑问,沉思了一下开口道:“ 炀表示“好内怠政”、“外内从乱”,正好适合杨广的所作所为!”
“恩,”李承训点了点头道:“还有吗?”
“王爷,臣下觉得 “厉”比较适合隋帝杨广。”李承训听到这个字顿时感觉自己是在没有风的地方凌乱了。李承训严重怀疑林一诺这个家伙是不是和杨广有仇,而且还是那种杀父之仇,夺妻之恨一个类型的。
“厉”表示“暴慢无亲”、“杀戮无辜”,这个溢号比之炀字更加的不好。李承训一阵无奈之后便将目光看向了还没有发言的王鹏伟哪里,期待着王鹏伟能够给于他一个不同的答案。
只是王鹏伟并没有感受到李承训目光之中的神思,让他失望了。先说王鹏伟,他感受到李承训投射而来的目光之后,便是开口将自己想到的报了出来道:“王爷,纵观杨广一生,其所作所为不过一个荒字而已,卑职认为荒字就好!”
“荒”表示“好乐怠政”、“外内从乱!”
王鹏伟三个人所想到的溢号让萧后的脸色不住的变化,要知道萧后出身皇室之后,宦官之家,自然是饱读诗书,清楚的知道这三个字所代表的含义。 乱而不损 曰灵 ,好内远礼 曰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