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李渊的态度 (第2/3页)
束,拥兵一百万的李承训就将会成为了庞然大物,让天下势力胆颤。
巴蜀之地决定着这场天下之争的归属,不管是裴矩老人家的告诫还是历史之上的明悟。李承训都清楚巴蜀之地的重要性,但是这一切在这庐陵郡内李承训只能将它压在心底,当做一个不是秘密的秘密。
一人智短,两人智长!
李承训这个时候特别的需要一个才智之士的分析。来拾漏补缺。就在这个瞬间,李承训非常的思念裴矩老爷子,李承训相信只要裴矩老爷子这位天下第一的战略家在此,肯定轻而易举的点出了自己的不足之处。
三言两语之间。危机解除。可是此刻自己身边都是肌肉比较发达的猛将兄,根本就不能很好的帮助自己,无法彻底的领悟自己每一步的意义。也是在同时李承训有了调裴矩老爷子南下的心思和想法。
……
相比于李承训的点背,安然坐在龙椅上的李渊也并不容易。这一年大唐可谓是风雨飘摇,多灾多难。先有刘武周进犯,李唐之内兵将连战连败。最后眼看并州就要失守,晋阳龙兴之地陷落。李渊没有办法的情况下,重新启用秦王李世民,举半国之力北上晋阳。
可是就是这个时间,南方有出了这样大的事情。七十万军队的围攻,李承训危在旦夕。李渊接到求援军报之时,特意拦截了下来,他本来不打算在朝堂上公开这件事,先思考思考对于李承训这位楚霸王的定位之后,在做打算。
但是李渊太小看了林士弘与李子通的魄力,一个尽起全国之兵,一个御驾亲征。于情于理他李渊都不能对于此事坐视不管,思索良久之后都没有结果和解决之法,李渊无奈之下只得将此事拿在朝堂之上来解决。
虽然这样一来就会与初衷背道而驰,但是李渊此时此刻也没有了太好的办法。想要解决这件事而有不动荡大唐根基,那么就只有一个办法,那便是让朝臣,文武百官来决定这件事情的发展,看出不出兵去救援。
承乾殿,一如往常的金碧辉煌。李渊眉头大皱的坐在龙椅之上,神色有些发苦。看着底下恭敬的文武百官沉默了一下道:“各位爱卿,吴国李子通起兵三十万,楚国林士弘起兵三十万御驾亲征,余杭刘元兴起兵八万,近乎七十万大军攻打楚霸王,情势危及,楚霸王的救援军报就在此处,诸位爱卿说说该怎么办?”
李渊肯定是被难住了,无奈极了。刚上朝,该行的套套都没有行,李渊就将这个无奈的让他拿不定主意的问题,抛了出来。看得出来李渊对于他的大臣可谓是信心满满,当然了至于是推麻烦还是什么的就不为人知了。
“启禀陛下,南方局势虽然危及,但是楚霸王用兵之能天下少有,定然可以抵御林士弘与李子通的围攻!”官复原职的长孙顺德自然不会放过这样绝佳的机会,开口说了一半之后觉得自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