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五四章 余波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五四章 余波 (第2/3页)

,深为感慨,他认为外国人办学不合中国国情,应当把教育权还给中国。他就任校长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向政府呈请立案。1928年5月办完立案手续,9月20日获准立案。这是当时国内13所教会大学中第一个向政府请求立案并首获批准的学校,对其他教会学校的相继申请立案,起了推动作用,使的中国的教育慢慢回归到中国人自己的手里。

    立案之后,陈裕光对学校的行政管理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他首先改理事会为校董会,使中国校董占总数的2/3;又将各院院长、系主任及各级领导逐步改由中国人担任,大为增加教职员工中中国人的比例。同时,他重视发扬共和精神,民主办校。加强校务委员会机构,吸收更多的教授参加校务会议,并设立校务会常务委员会,十多位常委每周开一、二次会议,讨论研究校务。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美国教会对金陵大学的控制。

    所以当陈裕光实行这些措施时,就遭到教会和传教士的强烈反对,但陈裕光在大多数中国教职员工及学生的支持下,还是完成了这些改革。这是陈裕光作为中国第一位担任外国教会大学校长后,为国家争得教育主权的爱国之举。

    话虽如此,但是在教会和传教士的反对下,金陵大学再也无法像以前那样容易从美国那里购得各类图书杂志和教学仪器,陈裕光心下不说,但是内心还是极为焦虑的,为了经费问题,他没少去麻烦宋子文和戴季陶等人,他的这些情况戴季陶和于右任都是知道的,但是很多时候他们也是爱莫能助。

    “这次主要是托曾昭抡的福,他有个外甥能够在美国购买喜爱各种先进的化学仪器和各种设备,而且会以成本价转让给我们,我这才让人帮忙订购了一批,上午的时候,人家通知我来取,这不处理完教务,我这就赶着过来了。”

    听完陈裕光的一席话,戴季陶和于右任对视一眼,颇有些尴尬。

    陈裕光疑惑的看着眼前的两人,问道:“季涛兄,髯翁,您二位怎么有空来这里了,难不成是打算替我们金陵大学,付了这笔款子?”

    “这个,这个……”戴季陶有些支支吾吾的说不出话来,考试院在教育方面也是有一些职权的,陈裕光之前就找过戴季陶讨要过经费,但是毕竟考试院也不富裕而且主管这些事情的是行政院下属的教育部。

    国民政府教育部是整个行政院里面最困难的一个部门,全部大大小小,公立私立,成百上千家学院都来找教育部讨要经费,但是国民政府自己都财政困难,哪有那么多的钱拨给全部那么多所学校。

    不说别的,就是教育部长这几年也没有一个正式的,最早的蒋梦麟是最好的一位,担任部长近两年的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