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世界1 陆城之战 56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世界1 陆城之战 56 (第2/3页)

三年前连影儿都没有。这些器官是三年时间里新出现的吗?这些新种甲虫是三年间新诞生的吗?所有这些新器官、新性状、新品种,到底是种群‘演化’还是个体‘变态’的产物?”

    轮到卷烟6号遭殃了。W点上火:“如果是演化,生物演化的速度能有这么快?仅仅三年就……”

    “必须承认,生物演化的速率既不平衡也很难估算。”韦斯特说道:“陆生哺乳动物体型增大1000倍需要繁衍500万代,2400万代才能从‘老鼠体型’演化至‘大象体型’,水生哺乳动物却只需300万代就能变大1000倍;面包海星演化成雌雄同体、自我交配繁殖的新物种用了1.6万年;虹鳉鱼在天敌较少的环境中不到8年、繁衍不到30代就演化成了体型更大、产卵数量更少的新品种;蓝月蝶不到1年、繁衍10代就能将雄蝶的细菌感染死亡率从99%降低至61%;棘鱼只需3年、繁衍3代就能适应致命的2.5℃低温水体,尽管这一适应过程伴随着高达95%的死亡率……”

    “您举的例子有误导性,毕竟微演化总比宏演化快得多。”W提出质疑。

    “无所谓,反正我不认为甲虫族三年来的变化是自然演化造成的。”

    “……”

    又坑爹!操!

    韦斯特的坑爹之旅永无止境:“面临巨大选择压力的物种,其演化过程会大大加快。三年前咱们杀死了一百多万甲虫族,会不会改变了甲虫族的种群结构?会不会给它们造成了选择压力?我认为,会,但应该不是最关键的因素。我觉得,也许不妨参考一下科幻作品里的‘基因窃取’机制……”

    “俗套。烂大街。”W“哼哼”一声冷笑。

    “话可不能这么说。”韦斯特报之以“呵呵”:“作为科幻题材,基因窃取是一个相当出色的创意,因为出色,所以被滥用。不过我想,很少有科幻作者知道自然界真有类似的机制吧?”

    W捏紧卷烟,生怕一说话又给飞了:“不是吧,基因窃取也有真实存在的例子?”

    “有。最著名的例子是蛭形轮虫,一种以孤雌生殖方式生存了几千万年的淡水无脊椎动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