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六十一章 兵工署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一百六十一章 兵工署 (第3/3页)

立,他们大都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认知从不同国家购买。国内也进行仿制,这样一来就导致制式不统一,而国府建立兵工署的目的,就是要让中国的武器制式能够统一,因此抗战前便在德国援助下建立了德系生产标准。

    兵工署建立之后,在武器制式方面却并没有具体规划,只是努力将地方兵工厂置于中央统一管辖之下,直到1932年,国府才邀请兵工专家进行了武器制式标准的讨论,不过仍然只是理论研讨和小规模试验,这些武器制式标准是由技术专家制定,并未征求作战部队和训练机构的意见,在实际过程中发现与国防需求相背离,所以一直都未有效达到制式统一。但是兵工署建立之后,对中国兵器工业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对抗战也做出了一定贡献。

    兵工署是国府军政部下属主管兵器工业的机关,它和国府的其他机关一样,在抗日战争中颠沛流离,频频搬迁,历任兵工署长共有五人,当然最著名的就是有着神枪书生称号的俞大维了。他曾赴美入哈佛大学哲学系学习,毕业后两次到德国柏林大学深造,第一次专攻数理逻辑与哲学,第二次学习军事与弹道学。俞大维作为国民政府的兵工署长,对经过兵工署的任何兵器都要专门过问,他不仅亲自试射外**火商推销的新产品,对兵工署自己工厂生产的国产新式武器他也要亲自试射,检查其精度和效能。在俞大维的领导下,尽管当时国产武器数量不足,但质量优良,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四任署长俞大维,任职时间为1933年1月17日至1946年5月1日。和另一个时空历史上不同的是,现在的兵工署署长已经是这位神枪书生了,不过在这个时空里,他的名字却叫做俞大卫,也不知道是因为在德国留学的原因还是怎么样,却是和另一个时空名字不一样。

    代玉龙哈哈大笑道:“菲利普,你放心,那兵工署署长俞大卫也是我的好兄弟,而且这位好兄弟曾经两次到德国留学,我想你们肯定会有共同语言的!”(未完待续。)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