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九十九章 结构疲劳与损伤容限设计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九十九章 结构疲劳与损伤容限设计 (第2/3页)

来调查研究显示,由于彗星使用了增压座舱,由于座舱的加压结构设计经验不足,长时间飞行及频繁起降使机体反复承受增压和减压的交变应力而引发金属疲劳,就是彗星客机解体坠毁事故的原因。而这次的商务运输机竞标,将采用增压座舱设计,所以这个问题不能回避。要知道彗星客机的事故,直接断送了这种客机和它的设计制造者德哈维兰公司的前途,菲利普可不想刚刚建立的龙魂兵工联合体遭遇和德哈维兰公司一样的命运。

    飞机结构设计思想的发展,经过了5次大的变迁,菲利普在大学时曾经学过。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之前,飞机结构设计基本上都是按静强度设计,而到了五十年代之后,六十年代之前,慢慢采用了安全寿命思想设计,七十年代之后又提出破坏-安全设计思想,即损伤容限设计。

    看到梅塞施密特一脸期待,菲利普整理了一下思绪道:“飞机结构的受载不仅有静载荷的特点,还有周期性载荷的性质,比如我们要采用的气密性增压座舱,它的增压载荷也就是一个周期性载荷,在重复载荷作用下,即使应力水平很低,飞机结构也可能发生疲劳破坏,导致灾难性事故发生。因此只按静强度设计飞机并不能很好的保证飞机在飞行中的安全,特别是商务运输机,它装载的是众多的旅客,一旦发生事故,其影响非常大,甚至可能断送一家飞机制造公司的前途。所以我们要引入疲劳设计概念和损伤容限设计概念。”

    梅塞施密特想了想道:“可是我们按目前的结构设计方法设计的飞机并没有出现多少这类事故,这是为什么呢?”

    菲利普点了点头道:“威利博士,在这之前设计的飞机疲劳问题并不突出,是因为在设计时只考虑了强度刚度要求,但是受限于较低的结构设计水平,留出了较大的强度储备,安全系数较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