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四十八章 珍珠港上空的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百四十八章 珍珠港上空的鹰 (第2/3页)

2门99式20毫米机炮,携弹各60发,2挺7。7毫米机枪,携弹各700发。本来它还可以携带2枚60公斤炸弹,不过这次它的任务主要是制空,要拦截那些可能起飞的美军战斗机,因此并未携带炸弹,而是挂载副油箱,再加上它本来滞空时间就很长,这样一来可以达到6至7小时,从而可以不用返航,继续为第二波攻击机提供空中保护。

    99式舰爆攻击机,又名九九式舰载俯冲轰炸机,是日本海军著名的轰炸机之一,自始至终参加了太平洋战争。1937到1938年间,爱知公司在双翼的94舰爆和96舰爆的基础上设计了该机,其设计特点是:下单翼、全金属结构、起落架有整流罩,要求载弹250公斤,俯冲的最终速度达到240节。1939年也就是日本旧历2099年,这种轰炸机正式被日本海军采用,因而得名99式。99舰爆的各种型号共生产了1500架左右。盟国称其为“Val”。99舰爆进攻时携带250公斤载弹,从顺风方向高度4千米开始俯冲,角度70到90度,在450米左右投弹后改出。99舰爆袭击的目标主要是机场和不能进行鱼雷进攻的舰只。

    97式舰载攻击机的特点是航程远、载弹量大。作为对舰攻击机,它主要携带鱼雷,由于投雷时水平飞行或缓慢下降,所以也可以携带炸弹进行水平轰炸。1935年,日本海军提出了单翼舰上攻击机的要求,由三菱和中岛参与竞标。其实两家设计的飞机比较类似,只是三菱的B5M起落架固定。在试飞的过程B5M主翼折断,竞标失败,而中岛的B5N获胜。1937年即日本旧历2097年,日本海军正式装备这种机型,所以称为97式舰载攻击机,它成为是日本帝国海军著名的机种之一,自始至终参加了太平洋战争。1939年,中岛对97舰攻进行了改装,为其更换了马力较大的发动机,太平洋战争中的97舰攻都是这种B5N2。日本投降前,97舰攻共生产了1250架。

    97舰攻实施鱼雷攻击的基本投弹方式是:飞机在高度100米、距离目标1000到1500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