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二十七章 重庆兵器工业公司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百二十七章 重庆兵器工业公司 (第2/3页)

重庆兵器工业公司来说,这辆坦克歼击车研制的最大难点就是大功率柴油发动机和传动系统。要知道,在这个时代的华夏,还没有能力制造汽车。这种重达4。5吨的轮式车辆底盘,对于重庆兵器工业公司来说,其研制难度甚至不下于涡喷甲发动机。

    不过,幸好有不少国外来的高级技工,这些人对重型汽车和大功率柴油发动机有制造的经验,虽然他们没有设计过这种汽车,但是可以为雷霆提供不少帮助。

    卡尼尔完成了50毫米航空火箭弹的研制任务后,又继续开发了90毫米航空火箭弹,这是为将来的歼甲战斗机准备的武器。现在,雷霆要求他马上着手开发90毫米和130毫米车载火箭炮,等豹式坦克歼击车研制成功后,就可以将炮塔换下,装上这种车载火箭炮之后,变身为自行火箭炮。

    根据雷霆的建议,车载火箭炮将设计为箱式发射,有别于目前世界上主流的导轨式发射。世界上第一门现代火箭炮是1933年苏联研制成功的BM13型火箭炮。这种自行式火箭炮安装在载重汽车的底盘上,装有轨式定向器,可联装16枚132毫米尾翼火箭弹,最大射程约8500米,1939年正式装备苏军,1941年8月在斯摩棱斯克的奥尔沙地区首次实战应用。当时苏军的一个火箭炮连以一次齐射,摧毁了纳粹德国军队的铁路枢纽和大量军用列车。火箭炮齐射时,像火山喷发炽热岩浆,铺天盖地般倾泻在敌目标上,声似雷鸣虎啸,热若排山倒海之势。不仅消灭敌人大量有生力量和军事装备,而且给敌人精神上以巨大的震撼。以致德军士兵后来一听到这种炮声,就心胆俱裂。严格来说,“喀秋莎”是导轨火箭炮,而不是多管火箭炮。最早的具有炮管式发射装置的多管火箭炮,是德国于1941年正式装备部队的158。5毫米6管牵引式火箭炮和280/320毫米6牵引式火箭炮。

    90毫米箱式火箭炮,设计为20管,弹长1。30米,弹重18。5公斤,战斗部重5-6公斤,射程8500米。

    130毫米箱式火箭炮,设计为12管,弹长2。10米,弹重5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