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国精锐部队大观(转)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三国精锐部队大观(转) (第2/3页)

的高顺,却把他的“陷阵营”也写了进去,而且是“每所攻击,无不破者”,陈寿的《三国志》简而精要,真实性很强,他能够这样描述陷阵营,可见其地位之高,战斗力之强。后汉时期马铠没有普及,所以曹操在《军策令》中说:“袁本初铠万领,吾大铠二十领;本初马铠三百具,吾不能有十具。”当时骑兵主要以轻骑为主。“铠甲、斗具皆精练齐整”这指的是重装步兵。“陷阵营”曾经击败过拥有关张的刘备军,可见一斑。吕布身边的大将首屈一指的不是张辽也不是臧霸,而是是高顺。只可惜,最后吕布多疑,把“陷阵营”交给自己的亲戚魏续(最后把吕布抓起来投降了曹操),自己毁了自己的王牌部队。陷阵营——飞将高顺的独立团

    5、西凉铁骑。“能因穷致泰,不犹愈乎!”为什么马超的可以以一州之地对抗曹魏全国,这就是“西凉铁骑”的威力。“超军中多高鼻深目者”,野史记载马超的部队中是有罗马西来的军人,大量吸取了罗马军阵的优点。标枪,密集军阵,重装盾牌,以及军队编制和战法上,都和古罗马十分接近。“马超军队和董卓军队的区别,在于董卓军队受到匈奴等游牧民族军队的影响较大,注重骑兵和机动”。葭萌之战,连见多识广的刘备也对这种战术十分欣赏。后期蜀汉军队战斗力强的一个原因,就是诸葛亮吸取“西凉铁骑”的训练和严格纪律性。其实他们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重装骑兵,所以它也有明显的缺点,就是对付不了“强弩”,曹操打败西凉兵主要是计谋,但和其战术也有关系,那就是筑城后,用强弩远射西凉兵,由于“西凉铁骑”只装备标枪,射程有限,所以十分被动。再有一个缺点就是机动力的不足,在和曹操精锐“虎豹骑”较量中处于下风,这和它的重型装备的缺陷是分不开的。西凉铁骑——重骑兵的前身。

    6。无当飞军。“诸葛亮移南中劲卒、青羌万余家於蜀,为五部,所当无前,号为飞军。即为无当飞军。王平任无当监”。简单说“无当飞军”就是蜀汉于“南中”之地组织起来的一支精锐雇佣兵部队。诸葛亮又以严格的训练和纪律性为基础,加上连弩,精练钢刀的配备,八阵图的推广,使“无当飞军”整体实力更是大幅度提升,比之白耳兵更为强悍,他们的统帅是阴沉,严厉的王平(又称何平)。街亭之战时,马谡兵败,王平孤军被张合围困,但王平沉着迎战,“鼓声大躁,合不敢击”,因此全身而退。撤回蜀国后,诸葛亮重赏王平,“平特见崇显,加拜参军,统五部(即无当飞军)兼当营事,进位讨寇将军,封亭侯。”这支精锐部队擅长山地,丛林作战,全军披藤甲,善弓弩,箭头皆淬毒,号为“飞军”名副其实。在蜀汉的一系列行动中,尤其对曹魏的战斗中,这支部队居功至伟。“五月辛巳,乃使张合攻无当监何平於南围,自案中道向亮。”三千无当死士对抗拥有精锐骁骑兵(魏国的王牌骑兵)和南五营的步兵(魏国王牌步兵)的曹魏主力数万人,飞军大呼杀敌,拼死抵抗,魏军尸首遍布山前,死伤於万,最终败退魏国。最后在姜维时期,他们的末任司令官张嶷为保护姜维大军撤退,独率五千“无当飞军”冲入魏军核心,杀伤魏军过万人。“军前与魏将徐质交锋,嶷临阵陨身,然其所杀伤亦过倍。”所有“无当飞军”也在这一战中全军覆没。但他们“所杀伤亦过倍”。后来蜀汉虽然还是有“无当飞军”的番号,但已经是没落之师。无当飞军——蜀汉精锐雇佣兵,亦可称为三国中最精锐的步兵。

    7、丹杨兵(一做“丹阳”)。“大将军何进遣都尉毋丘毅诣丹杨募兵”,“太祖兵少,乃与夏侯惇等诣扬州募兵”。何进,曹操没兵了就跑到“丹杨”去募兵正是因为“丹杨山险,民多果劲”。丹杨兵作为一支军事力量在《三国志》中出现的频率可以说是相当高的。“谦以丹杨兵四千益先主,先主遂去楷归谦”。四千丹杨兵可以让刘备“去(田)楷归谦”,“天明,丹杨兵悉开门内布兵”丹杨兵的叛乱可以导致徐州的易主,其战斗力可见一斑。但丹杨兵影响最大的不在徐州,而是在东吴。“时吴景尚在丹杨,策从兄贲又为丹扬都尉”,孙策平江东靠的就是那几千“庐江上甲”,即“丹杨兵”。孙氏一族对“丹杨太守”一职也十分慎重,大多都是孙氏亲族担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