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人选 (第3/3页)
张良来不及向自己请命就让樊哙去统领后军,他虽然心里清楚:这二人只是为了自己前军的安全而绝不会有其他的企图。可是,他们二人还是给自己留下了巨大的阴影。因为军队的提调权、军事主官的任免权、战事的最高指挥权,只能在自己手里。他们二人却犯了如此大忌。所以张良跟随自己回到长安之后,便让其在家休养身体,遇国之大政建言献策也就罢了。
刘邦喃喃自语:罢了,罢了。樊哙就让他把长安的城墙给我修得坚固无比,也就是了。
“陛下,北地军民彪悍,又有匈奴的袭扰。国相是需要知晓兵事的。”戚夫人继续道。
“知兵事而不曾领兵,这样的国相才是陛下最为放心的北地国相。那样的话他虽有虎符,可是无论是提调兵马还是临阵指挥,他统领的将士还是只听陛下您的。”
“至于军事主官的任免权,更不消说也是陛下您一人定夺。”
刘邦哈哈大笑起来,此时他明白了戚夫人推荐陈豨的道理:在韩信那里征战过赵地、齐地之后,也学得了些军事谋略。自己便让其在身边参赞谋划军事,也还说的过去。最为关键的是,他虽懂兵,却从未带过一支兵。既然如此,赵、代二地的军队是不可能俯首听命与他的。这般最好。
刘邦随后颁下召令:列侯陈豨恭谨体良、有条不紊、通晓兵事,随上参画有功,今上命陈豨辅佐赵王、代王担任赵、地二封国国相,即刻奔赴北地后需勤勉政务、夙夜边患,莫负朕之爱卿优礼之意。
中阳里陈豨,商人出身的他此时一跃成为了汉初帝国中第二大封国的国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