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卷 乱世豪雄篇 第二章 如临深渊 第二十五节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卷 乱世豪雄篇 第二章 如临深渊 第二十五节 (第2/3页)

的时候。”李玮、朱穆等一帮年轻大臣随即向长公主和朝廷禀奏了当前局势。

    董卓出兵关西,洛阳岌岌可危。袁绍和公孙瓒决裂,冀州即将展开大战。

    北疆军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极有可能两面作战,处于腹背受敌的险境。

    此时此刻,北疆最需要的是稳定,是上下齐心,是群策群力,而不是内讧和纷争。

    改制要触及和危害北疆大多数势力的利益,朝廷现在推行改制,的确不合时宜。

    李弘和骠骑大将军府的一帮人对朝廷还比较克制和尊敬,但杨奇和王瀚这些人却毫不客气。

    在他们眼里,朝廷现在就是祸乱社稷的根源,张温、卢植等一帮大臣就是败亡大汉的**侫,他们恨不得即刻把朝廷赶出北疆。

    有了李弘的撑腰,这些人的胆子可就大了,他们肆无忌惮,猛烈攻击朝廷,同时联合塞外的边郡大吏,一致要求朝廷立即放弃改制,及早迁回洛阳。

    杨奇等大吏在奏章中说,洛阳已经攻克,长公主和朝廷随时可以迁回,晋阳朝廷的使命已经结束。

    他们恳求长公主在朝廷准备回迁洛阳的这段时间内,由骠骑大将军李弘暂时代理国事,主掌权柄。

    将来长公主和朝廷迁回洛阳后,李弘要留驻北疆戍边,这权柄自然也就还给了长公主和朝廷。

    所以朝廷根本无须担心李弘会变成董卓第二,危害社稷。事情闹到这种地步,朝廷和北疆都没有了回旋余地,大家把目光都投向了骠骑大将军李弘。

    此时,李弘必须要作出一个选择,是支持朝廷还是支持北疆?李弘最近都待在骠骑大将军府,和鲜于辅、李玮、朱穆等人日夜商讨冀州和京畿战局,没有关注这件事。

    这天他接到了长公主的手诏,长公主请他立即把这件事解决了,不要再拖了,以免把事情越闹越大。

    李弘于是请赵岐、张温等朝中大臣和杨奇、王瀚等北疆大吏坐到了一起,

    “诸位大人的目的都是一样,都是为了拯救和振兴社稷。所以我恳求诸位大人放弃各自的成见,在中兴社稷这个大前提下,心平气和地商量出一个解决的办法。你们过去都是朋友,有的还是亲戚,比如赵岐大人是马日磾大人的姐夫,杨奇大人和崔烈大人是表兄弟。你们之间的关系这么好,私交又非常深厚,为什么就不能齐心协力共振社稷?”在李弘的劝说下,朝廷和北疆的二十位位高权重的大臣在一起商量了八天。

    中间崔烈、卢植、袁滂、杨奇、王瀚等人因为意见不合,数次负气出走。

    李弘无奈,只好连哄带骗把他们又拉了回来。李弘觉得好累,他对这些纠缠不清的国政越来越反感。

    每天当他疲惫不堪地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躺下睡觉。八天后,李弘还是面临同样的问题,支持朝廷还是支持北疆?

    面对两份截然不同的解决方案,李弘无所适从。李弘回来后,说服朝廷,下旨减免了诸郡赋税,朝廷的威严已经受到了打击。

    现在长安朝廷已经形同虚设,晋阳朝廷回迁洛阳也遭到了巨大阻力。如果此时自己再公开站在北疆一边,对朝廷打击之大可想而知,但站在朝廷一边,北疆的事又如何解决?

    李弘召集鲜于辅、李玮、朱穆、余鹏等人仔细商议,但大家分歧较大,无法统一。

    这时,八百里快骑急驰龙山。镇军将军麴义从冀州送来急书,公孙瓒于东光城南击败青州黄巾军后,和袁绍公开决裂,并率领大军攻打魏郡,打算占领冀州全境。

    到目前为止,我尚没有接到公孙瓒的任何书信,但袁绍的求援信却一份接着一份。

    袁绍此时正在和黑山黄巾军激烈交战,无暇他顾,所以我决定率军阻击。

    虽然北疆军过去有坐山观虎斗的想法,但此时此刻,遏制公孙瓒的势力急剧膨胀已经成了当务之急。

    如果任由公孙瓒击败袁绍,占据冀州大部郡县,实力猛增,将来北疆和他发生冲突时,势必处于劣势。

    麴义在书中说,公孙瓒扬言从黄巾军俘虏中征募了十万大军,如果此言属实的话,北疆军兵力不足,无法击败公孙瓒,特请求大将军立即命令张燕将军率军南下,同时调遣塞外铁骑来冀州相助。

    冀州形势的风云突变,让李弘和府内诸吏大吃一惊。朱穆长叹道:“袁绍杀死白绕后,黑山黄巾军就象发了疯一样,从八月一直打到现在,中间都没有休息,大有不杀死袁绍誓不罢休的架势。如果大雪下下来之后,于毒和眭固等人还不罢兵,那麴义将军的两万四千大军就很危险了。”

    “本来我们指望袁绍和公孙瓒先打起来,然后我们渔翁得利。现在倒好,公孙瓒全歼了青州黄巾军,实力剧增,而袁绍却给黑山黄巾军死死缠住,根本无力他顾。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