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乱世豪雄篇 第二章 如临深渊 第四节 (第2/3页)
我们的大汉?
我们急着拿下洛阳,是为了回迁朝廷。回迁朝廷的目的,是想借助京都的威势,震慑天下州郡,以便重建天子和朝廷的无上权威,迅速稳定社稷,凝聚各地州郡的力量,然后再以举国之力西上勤王讨董。
一个完整的洛阳,是振兴社稷的基石,是振兴社稷的力量源泉。我们需要的是拱卫它,而不是毁灭它。
诸将默然无语。麴义脸显愧色。我辞别长公主和太傅大人时,长公主和几位大人一再嘱咐,请我务必从大局出发,不要图一时之痛快,草率用兵。
我也请诸位大人想想社稷,想想天下苍生,然后再想想如何用兵。现在我们用兵的目的,虽然和过去用兵的目的一样,都是为了拱卫社稷,但今天我们是自己人打自己人。
过去我们是一致对外打胡人,所以用兵的策略、方法,都要改一改了。
我要改,你们也要改。
“今年的整军,不仅仅是军队建制上的调整,更是各级军官在用兵策略的调整。大家都要想想如何勤王讨董,如何振兴社稷。”十二月下,南阳,宛城。
袁术听说刘和到了南阳,非常吃惊。刘和不是一直在长公主身边吗?怎么突然出现在南阳?
刘和发须凌乱,衣裳褴褛,十分狼狈。他和袁术在洛阳时关系就不错,见面之后,二话不说,先叫袁术上酒上菜,他要吃饭。
刘和一边狼吞虎咽,一边把事情的原委说了一遍。今年夏,他和朱穆一起到了长安。
他的目的是替公主向天子要一份勤王讨董的圣旨,但天子年幼,天子身边都是董卓的人,刘和根本见不到天子,更不要说面奏天子讨要什么圣旨了。
于是他去拜见太尉赵谦,说自己带来了公主给天子的书信,要亲手呈奏天子。
太尉赵谦随即奏请天子和相国董卓,说原卫尉刘和到京了,有公主的书信需要呈奏。
天子大喜,立即下旨刘和进宫觐见。刘和另外准备了一份公主问候天子的普通书信。
这份书信经董卓亲自验看后,由刘和亲手呈送给了天子。天子得到姐姐的消息,龙颜大悦,当即回书公主,并请刘和立即送回晋阳。
刘和当时就傻了。董卓这时说话了,他说刘和才华出众,先帝时曾任卫尉,这次既然回京了,就不要走了,就在朝中任职吧。
刘和是刘虞之子,把刘和留在京城,也算是扣做人质,可以威胁刘虞。
董卓当然不会让他走了。天子过去也认识刘和,知道他擅长书画,先帝在世时非常喜欢他。
天子高兴地答应了,拜他为侍中,随侍左右,空暇时还可以请教请教书画方面的事。
十月的时候,天子有一天请他教授书画技巧,御书房中就他和天子两人。
刘和趁着这次难得的机会,把公主的密信呈奏给了天子。天子看后惊骇万分,
“这些罪责都是相国大人所犯?”刘和也不想解释,只说了一句话,
“陛下就长公主一个亲姐姐,她怎么会骗你?长公主骗过陛下吗?”天子摇摇头。
他信任自己的姐姐,姐姐既然说董卓罪恶滔天,国之**侫,那董卓就一定是。
虽然董卓对自己非常和善,非常恭敬,几乎是百依百顺,但就自己所知,大汉国的那些**侫比如赵忠,张让等人,对自己更好。
**侫本人未必是坏人,**侫之所以成为**侫,是因为他们做了祸国殃民的事。
天子还在发愣,刘和却手脚麻利地把书信丢到火盆里烧了,
“陛下,这东西留不得。陛下身边都是董卓的人,如果此事被董卓知道了,陛下就麻烦了。”天子被刘和的举动吓了一跳,一脸恐惧。
刘和接着拿出自己早已拟好的圣旨递给天子,
“陛下,长公主要带着大军到长安来救你,但因为没有陛下的圣旨,无法指挥骠骑大将军的军队,所以臣恳请陛下……”刘和希望天子能想办法在这份圣旨上盖上印玺。
天子摇摇头,自从迁到长安后,他就再也没有看到过印玺了。他不知道印玺在哪。
刘和无奈,只好嘱咐天子要保密,此事关系到天子和长公主的性命,关系到大汉江山社稷的存亡,不能当儿戏。
天子似懂非懂地连连点头。刘和失望地出了宫。他本来也没指望在这道圣旨上盖上皇帝信玺(用于发兵),这个重要的印玺肯定给董卓控制着。
但他万万没想到的是,董卓竟然把天子随身携带的皇帝之玺(用于赐诸侯王书)和天子之玺(用于事天地鬼神)也拿走了。
刘和灰心丧气,跑到同僚侍中种辑家喝了个酩酊大罪。酒喝多了,难免失控。
刘和不慎泄密。第二天酒醒之后,刘和惊喜地发现种辑竟然给他拿来了一道盖着皇帝之玺的空白圣旨。
刘和猛然醒悟到自己泄漏了秘密,不禁魂飞魄散。种辑笑着说,你放心,这事就我知道。
你下次不要喝酒了,太危险。董卓现在非常信任我,相国府中的许多事我一清二楚。
印玺都在董卓手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