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卷 立马横枪篇 第十一章 鹿死谁手 第二十七节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一卷 立马横枪篇 第十一章 鹿死谁手 第二十七节 (第3/3页)

汉国何来的四百年基业?”

    “今天呢?今天的大汉国朝纲不振,大汉律形同虚设,贪污**盛行,叛乱此起彼伏,贪赃枉法者比比皆是,流民更是遮天蔽日,为什么?”李儒冷笑道,“我们都说皇帝昏庸无能,**阉乱政,外戚专权,致使大汉国有今日之衰败。那么现在呢?现在**阉没了,外戚也没了,幼主又不主政,为什么大汉国还是一点都没改变?先帝登基已经一个月了,为什么远征大军反而粮饷将尽?为什么灾民还是没有赈济?为什么国库里的钱越来越少?为什么忠心爱国的权贵富豪们不能捐出一点自己的家资?为什么置北疆的安危于不顾反而要把北疆逼上绝境?”

    刘艾脸色一变,急忙阻止道:“李大人,洛阳局势好不容易稳定下来,你千万不要怂恿大人行此下策,再乱社稷。”

    “再乱社稷的不是大人,也不是我,而是那些别有用心的人。”李儒摸着脸上的伤疤,眼晴盯着董卓,一字一句地说道,“北疆一倒,不仅大人危在旦夕,就是大汉社稷也倾覆在即。四府一台的合议,不是重振大汉,而是亡我大汉。大人应该考虑联手车骑大将军,早日掌控国家权柄,否则,形势将对大人越来越不利。”

    董卓神情冷峻。

    “大人应该想到袁隗在先帝登基的第二天就利用朝政混乱之计,连续派出自己的门生故吏出京外任的目的。各地州郡的军政大权如今都控制在士人手上,其后果是什么不言而喻。”李儒说道,“大人虽然手握重兵,却只能控制洛阳这块没有根基的四战之地,前景堪忧。现在长安和三辅是京兆尹盖勋和左将军皇甫嵩,河内是王匡,冀州是韩馥,兖州是刘岱和桥瑁,豫州是孔伷,南阳是张咨,如果再加上河东的李玮和王瀚,大人四面被围,身处绝境。”

    “大人若想突破重围,只有联手车骑大将军以为后援,尽快掌控权柄,从而在洛阳站稳脚跟。”李儒拱手说道,“大人穷则思变,突然想出这个绝妙的破围之计,实在令下官敬佩之极。”

    董卓想起年少轻狂的李玮,苦涩一笑。我是大汉国的太尉,有十万大军,为什么还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为什么我突然深陷重围?是不是就象李儒说的,因为我在洛阳没有根基?董卓感觉自己现在就象雨中的浮萍,随波逐流无依无靠。董卓黯然无语。

    “刘大人,李玮此人并不可靠。”刘艾说道,“先帝登基后,他无视天子的圣旨,屯兵函谷关和黄河渡口威胁大人,迫使大人和袁隗等人平分权柄。如果不是他,大人何来今日危局?”

    “今天大人如果不是和士人平分权柄,身处险境,怎么会决心帮助李玮筹措军费?”李儒摇头道,“李玮每走一步必有深意,千万不要小看了他。大人知道长安巨商徐陵、麹忠吗?”

    董卓和刘艾疑惑地望着李儒。

    “这两人已经举家迁到河东了。”李儒说道,“这京畿地面上的巨商富贾和门阀士族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有的已经相交好几代了,还有些人其实就是在替门阀经商。大人如果要抄没巨商富贾的财产,肯定要避开那些和大门阀士族关系密切的人。这两人都是这几年因为并州屯田发了财,他们和朝中的权贵没什么太密切的关系,所以……”

    董卓大吃一惊。难道李玮在洛阳大乱之前就预测到今天的事?如果他有这么厉害,那他今天的献策是不是有更深的意图?

    “这肯定是巧合。”刘艾摇手道,“李大人过虑了。”

    “不,我不会猜错,这个人有机会一定要杀了。”李儒说道,“我们捕杀巨商富贾,得利的人不是我们,而是李玮。远征大军的军资我们要给他,赈济灾民的钱粮我们也要给他,而且,我们还帮助他免掉了上百亿的欠债。”

    “上百亿的欠债?”刘艾不解地问道,“你是说车骑大将军府向京畿许多商贾赊借的屯田和赈灾物资?”

    李儒叹道:“正是这笔钱,至少有上百亿。我们把这些商贾都杀了,北疆欠他们的钱就不用还了。这次,我们只能帮李玮杀人抢钱了。”

    董卓咬牙切齿,恶狠狠地说道:“待洛阳事了,我务必要杀了他。”

    第二天,董卓上奏天子,要求天子下旨颁布告缗令,征缴巨商富贾偷漏的算缗钱。同时董卓还要求盐铁再次施行官营。为了筹措军资,董卓建议天子向京畿王公贵族门阀世族募捐钱财以充军资。

    朝堂上顿时大乱,太傅袁隗、司徒黄琬和司空杨彪,以及诸多大臣纷纷上奏天子,驳斥董卓的奏议。

    董卓的意思朝中大臣都明白,这颁布告缗令是假,趁机捕杀抢掠商贾的财产是真。告密者只有一卷密信,遭殃的人就成群结队了。

    袁隗说,告缗令一经颁布,天下必定大乱,商贾必将遭到重击,这对今日的大汉国是个无法估量的打击。尤其北疆屯田,现在屯田的所有物资都是靠各地商贾运过去,此议一旦通过,商贾绝迹,北疆屯田将陷入困境,而北疆形势也将突然发生逆转,这势必影响到远征大战。

    董卓面对众臣,冷笑道:“那好,既然诸位不同意颁布告缗令,那大家就慷慨解囊,踊跃捐助吧。”

    董卓走到太傅袁隗身边,大声问道:“为了大汉社稷,太傅大人是否愿意捐助一半家资?”

    袁隗面色一冷,反问道:“太尉大人呢?”

    董卓面对天子,高声奏道:“臣愿捐出全部家资以充军资。”

    ≮衍墨轩∞无弹窗≯**.ORG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