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卷 立马横枪篇 第十章 风雨如晦 第十一节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一卷 立马横枪篇 第十章 风雨如晦 第十一节 (第3/3页)

短期内攫取整个国家的大权了。

    何进不能独掌大权,那么洛阳的奸阉、外戚和士人必定要为权势互相斗得头破血流,而此时太尉刘虞和征北大将军李弘如果联手拥立董侯为帝,然后李弘再领十几万北疆大军以摧枯拉朽之势一泻而下,这天下……刘和不敢再想下去,他恐惧地望着天子,结结巴巴地半天没有说出来,

    “陛下,臣……臣……”他根本不敢做出承诺,他希望天子能说一句话以解自己心中的疑惑。

    天子牢牢地盯着他,脸上竟然努力挤出了一丝笑意。刘和心里一痛,咬牙说道:“臣万死不辞。”天子神情一松,缓缓闭上了眼晴。

    袁隗急忙凑到天子耳边,小声问道:“陛下,如今西有皇甫嵩,北有刘虞和刘和,是否还有必要让公主北上征召李弘南下……”

    “那封手诏要留好,一定有用。”天子低声说道,

    “爱卿答应朕,一定要尽快把太后和董侯送离京城。”袁隗磕拜道:“臣遵旨。”公主趴到天子身上紧紧地抱住了自己的父亲,泪水像泉水一般顺着脸颊流到了天子的衣襟上。

    天子艰难地举起干瘦的手轻轻地抚摸着公主黑色的秀发,眼睛里尽是难以割舍的深情。

    他喃喃低语道:“把你母亲的琴带走,把你母亲的琴带走……”

    “父皇……”

    “走吧,走吧。”天子凑到公主的耳边,以低不可闻的声音不断地催促道,

    “走吧。”

    “父皇……”公主轻声哭泣着,亲了一下天子的额头,然后跪在地上拉着天子的手久久不愿离去。

    太后小声劝慰着,连拉代拽把她送出了嘉德殿。董侯哭喊着跟在后面跑了出去。

    天子强忍泪水,望着董侯弱小的身躯,对跪在一旁的蹇硕郑重说道:“朕把董侯托付给爱卿了,你务必要保护他安全离开洛阳。”蹇硕痛哭流涕誓死效命。

    大汉国中平六年四月丙辰日(即五月十一日),凌晨。天子陷入昏迷,他拉着太后的手,不停地叫着,声音嘶哑而无力,

    “妈妈,妈妈……我痛啊……妈妈……我痛啊……”太后抱着天子的头,号啕大哭。

    寅时,天子驾崩。天子刘宏驾崩时年仅三十四岁,在位二十一年。他在本朝算是一个不称职的天子,年幼时他耽于享乐,宠幸中官,昧于朝政,等他年纪大了,懂事了,想做点事的时候,却迎来了本朝最为巨大的一次流民暴乱。

    随着黄巾军此起彼伏的叛乱,大汉国也陷入了岌岌可危的境地,然后就是更多的叛乱,更多的胡族入侵。

    就在大汉国为了生存而苦苦挣扎的时候,天子不思变革,却因为一己之私把大汉国引入了更加可怕的皇统之争里,结果摇摇欲坠的大汉国不但蜂烟四起,而且朝堂之上更是波谲云诡,随时都有一触即发的深重忧患。

    天子虽然不称职,但有一点却是最清楚的,今天的大汉国已经病入膏肓,即使是高皇帝、世祖光武皇帝再生,他们也没有办法在这短短十几年里重振大汉,最后也只能象当今天子一样,落个无可奈何的下场。

    天子比他叔父孝桓皇帝强的地方是,他为大汉留下了皇统,为大汉的国祚延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比孝桓皇帝差的地方是,他没有什么值得大书特书的功绩,虽然大汉数十万的将士为他打了无数的仗,但结果是叛乱越打越多,疆域越打越少。

    所以他没有任何荣耀,只能谥号为

    “灵”,这比孝桓皇帝的

    “桓”差了很大一截。

    “灵”的意思就是说他放任本性,不能见贤思齐,没有任何政绩。天子驾崩的第二天,大将军奉何皇后懿旨,率一万北军进入孟津,驻扎在百郡邸。

    (百郡邸就是大汉国各州郡府衙在京所建的联络官邸,相当于现在各地政府的驻京办事处。

    )同一天,以袁隗为首的三公九卿诸大臣按照大汉律法,拥立大皇子刘辩为大汉国的新皇帝。

    大汉国中平六年四月戊午日(即五月十三日),大皇子刘辩即帝位,时年十四岁。

    新帝尊称母亲何皇后为皇太后。何太后临朝主政,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光熹。

    新帝封皇弟刘协为勃海王。刘协时年九岁。新帝任命后将军袁隗为太傅,与大将军何进共同参隶尚书事,处理朝政。

    不久,新帝依大将军所奏,任命荀爽为光禄大夫,袁绍为司隶校尉,王允为河南尹,刘表为御史中丞,何颙为北军中候,荀攸为黄门侍郎,郑泰为尚书。

    洛阳稳定。征北大将军府急奏天子。徐荣的大军已经全部渡河,目前大军需要向黄河北岸运送更多的粮草辎重以应付即将到来的草原雨季。

    鲜于辅在奏章中说,渡河北上的大军加民夫有将近五十多万人,为了保证这五十多万人安全度过雨季,他需要粮饷,更多的粮饷。

    大臣们为此事发生了激烈的争执。跳至!~!【快速查找本站请百度搜索:三联文学网】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