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二章 浩瀚汪洋 (第2/3页)
有食物,空气稀薄的大地上,寻找让华胥一族继续生存的方法。
一转眼数十年过去了,在物资极度匮乏的情况下,伊耆同里希成功地启动了修补大气臭氧空洞的工程——在新星的撞击下,地表的大气层较先前变得稀薄了许多,而且多处更是有巨大的臭氧空洞。华胥一族已经习惯了温热潮湿的环境,在这样恶劣的气候下,许多第一批登陆的族人身上,由于缺乏必要的防护措施,开始出现皮肤溃烂、双目失明等严重的症状。
里希从自己研究的角度出发,认为只有先将臭氧空洞修补完毕,才有机会从方舟的生态圈中,将地面上的动植物重新按区域和环境恢复同过去一般。她从生物学的角度独辟蹊径,琢磨出了一套通过燃烧一种复合的矿物质,激化一种她偶尔发现的微生物,进行空洞的修补。
由于大陆分裂,熔岩上涌,原本深藏于地心的这种矿物,被大量地带到了地表。这种矿物经过燃烧后,颗粒可以混合着这种微生物,长时间悬浮在大气中,并激发这种微生物产生一种酶,将大气中的氧气,重新转化为臭氧。
这一方案,是眼下唯一可行的选择。可随着工程的进展,里希却愈来愈觉得,这样的方式进行大气环境的修复,有着巨大的风险。
由于臭氧空洞的修补,仍需要消耗氧气,这对于现在的他们来说,已经非常奢侈。更不要说修补完毕之后,需要设法将已经改变的大气中的成分,再次恢复到先前的水平。她开始昼夜不休地思考各种替代方案,却没有一丝进展。
同时在这数十年间,原本覆盖近九成星球表面的滔天洪水,终于慢慢退去。由于大气变得稀薄,星球表面温度骤降,大量的水在两极地区结成了大面积的冰盖。而随着洪水的退去,已经四分五裂的大陆,终于又重现天日。
在这段时间内,伊耆逐渐发现,星球表面的陆地已经由原本的一块,分裂成了六七块大小不等的新陆地。这些大陆块间,都被浩瀚的汪洋隔开。新成型的各大陆仍不稳定,仍在以可以感受到的速度,向着相反的方向各自漂移。
伊耆经过研究发现,这些陆地下方的大陆架,原本便不是如他们先前所想,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而由于新星造成的磁场异常以及猛烈地撞击,导致这些原本已经稳定的大陆架内部,重新开始了新一轮的地质运动,从而加速了大陆的分离。
虽然族人心中早已按耐不住重返地面的焦急,且各大陆看似已经逐渐稳定,但伊耆仍是建议族人在他们寻找到恢复大气成分的方法前,稍安勿躁,不要轻易返回,以免给身体带来不良的影响。
之所以会这样说,是因为在这些年中,虽然随着臭氧层的修补,救援方舟上成员中的皮肤溃烂、双目失明等症状已经愈来愈少地出现,而凭借氧气面罩,也已经可以让救援方舟上的族人,不至于由于缺氧昏迷。但氧气面罩无法将大气中,在地质变化时产生的一系列新元素过滤干净。
这些元素,经过里希的长期分析与观察,不仅仅存在于大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