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六章 育种科学 (第2/3页)
长的急刹车。
可是二胎制的见效不可避免地会慢很多,因此未来的粮食压力必然比历史上更大,而化肥农药和水利建设增产的潜力已经相对有限,农业生产这几年来的高速增长即将结束。在耕地面积很难大幅增加的情况下。唯一的希望只有种子,无论是高产的新型作物,还是现有作物的高产良种,都是中国所急切需要的。
新物种的发现和驯化利用需要时间。而且胡卫东也不记得历史上后世曾有改变世界的重要新型作物被发现。因此重点始终还是放在现有作物的内部挖潜上。除了理论上具有无限潜力的辐射育种之外。胡卫东还要求童第周等国内顶尖的生物学家开始对水稻等主要作物进行基因测序,为日后开展转基因的研究打下基础,这项工作技术门槛其实并不像外行人以为的那么高。却很费人力和时间,所以越早开展越好。
胡卫东虽然不是生物学家,但穿越前转基因的事在国内闹得沸沸扬扬,因此他也曾经利用闲暇了解过一些情况。在胡卫东看来,转基因本身无所谓好坏,关键看你怎么做,而中国农业的具体情况与西方大不相同,因此绝不能够简单地效仿人家的研究路线。
比如西方农业、特别是美国的农业都是大农场、高度机械化的模式,因此它们转基因的重点放在了提高作物抗虫抗病的能力上,因为抗灾能力相对不足恰恰是机械化农业的最大弱项,为此他们甚至将部分动物的基因引入到作物的基因中。这无疑是非常不安全的,但对于西方人来说这并不是太大的问题,因为他们种植的作物大部分都是用作牲畜饲料或者榨油以及其他工业用途,很少直接食用,因此安全性的要求便可以相对放宽一点,但中国的作物之中大部分都是要直接拿来填饱肚子的,安全性的要求就必须更高才行。
就好比美国允许在猪饲料里加瘦肉精,是因为猪肉之中瘦肉精残留不多,而美国人不吃瘦肉精很容易蓄积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