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百七十七章 最后的交流(上)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六百七十七章 最后的交流(上) (第2/3页)

力一样;二是与可以导致近炸引信提前触发而不能炸到真正目标的无线电干扰机。虽然这类电子对抗的办法一旦被敌人了解就很容易破解。但初次使用的时候还是可以收到奇效的,如果利用得好,完全可以让敌人的主力舰队遭受致命打击;三是预警机,虽然目前德军缺乏好的飞机平台、雷达技术也不能与历史上预警机发明时的水平相比。但是至少80公里的警戒范围还是可以做到的。再稍微改进一下就能达到120公里以上。这样大的警戒范围已经足以令敌人从海面或地面上发起的任何偷袭提前暴露,并及时让己方的飞机升空迎敌,只是预警机对于飞机更多、而且也有大型运输机作为平台的美国价值更大。所以德国何时将其拿出来很值得斟酌......

    至于海军装备方面,中方没给德国多少帮助,但却从德国获得了两项看似不起眼但却相当重要的技术。一是可以取代氧气鱼雷的过氧化氢鱼雷,这能够令航空鱼雷这种已经被中国海军淘汰了的武器重新变得很有价值,并由此大大增强中国的海防力量;二是用于潜艇上的通气管技术,这个发明的价值更大。

    冰岛战役中德国虽然取得了相当惊人的战果,但从战役的目的来看,他们终究还是失败了。而且水滴形潜艇长距离航行时速度反而慢于老式船形潜艇的弱点也逐渐暴露了出来,并因此导致两艘昂贵的水滴形德国潜艇先后被美军击沉。

    为了解决这个严重影响水滴形潜艇战略机动性和生存能力的巨大弱点,一位德国的工程师提前(历史上要到二战后期,那时德国已经差不多大势已去了。)想出了给潜艇装上通气管的办法。

    这样一来,潜艇就可以在水下开动柴油机,需要的空气由通气管引入,产生的废气也由通气管排出,潜艇不再需要上浮就可以进行充电、甚至直接用柴油机驱动在水下航行(当然通气管状态下航速会慢一些),不但长距离航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