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百六十四章 人民战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六百六十四章 人民战争 (第3/3页)

翻盘,即使有美国的援助,恐怕也会十分艰难,而抗战爆发后才开始转移工业的南京国民政府就更是一个反面典型了......

    不过,胡卫东也反对将国防安全的需要无限拔高,而完全无视经济上的效费比。例如英国水坝被炸后很多同志都觉得水库在战争时期太危险而反对建设,胡卫东为此还以“不要因噎废食”为标题让秘书按照他的意思写了篇文章,指出只顾经济效益固然只能建成“脆弱的繁荣”并因此变得无比畏战(经济体系对战争的承受能力极差,一打起来、甚至只是被经济封锁了,国内经济就要崩溃,对外自然就硬不起来了。),但为了国防安全或者别的考虑而完全忽视经济效益更不可取,因为这是极大的浪费,毕竟现在的中国可没美国那么雄厚的本钱,在这些矛盾中统筹兼顾、综合平衡,才是正确的做法。

    而在只交给伟人、周公等少数几位中央领导看过的一份秘密报告中,胡卫东还展望了未来热核武器(氢弹)恐怖的威力与远程弹道导弹防不胜防的特点,并指出这两样武器被世界主要强国掌握后,将很可能会形成一种恐怖的核平衡,从而为世界主要强国带来长期的和平,到那个时候,国防安全的重要性肯定就会相对下降了。

    而且在核战争的背景下,类似大型水坝这种遭到攻击后会酿成可怕后果的设施,只需要提高要求,令其达到“非核弹不能毁”的坚固程度,别为了省钱造那种结构上存在着明显弱点的拱形水坝,到时候就不再是国防安全的隐患,因为若是敌国敢于用核武器攻击大型水坝,那就意味着一场核大战的爆发,在双方核弹数量都足以“确保毁灭”的前提下,被洪水洗地与被核弹洗地,又有多大差别,何必多此一举呢?或者换句话说,即使多此一举了,反正都是同归于尽,又有什么差别呢?(未完待续。。)

    ...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