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百三十九章 文化教育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六百三十九章 文化教育 (第2/3页)

《十万个为什么》了。

    历史上的《十万个为什么》先后有过n个版本。在胡卫东记忆中水平最高、与实践结合得也最紧密的是那套工农兵版本的,不过那套丛书的问题也很要命,难度过大、缺乏趣味性,使之脱离了科普的本意。因此事实上是最失败的一个版本。真正最成功的应该是改开初期出版的那套《十万个为什么》。不过。工农兵版本的虽然难度大到很多大学生也没法都看懂,但因为与生产实践结合得十分紧密,如果真能吃透的话。对于工作的帮助却是极大的,因此也不宜简单地全盘否定。

    最终胡卫东的指示是干脆编纂三个版本的《十万个为什么》,纯粹科普的儿童版、兼顾科普与实践的少年版以及侧重于实践的成人版。其中成人版的难度甚至比历史上的工农兵版本还要大一些,但因为专业分得相对清楚,读者只需要根据自己的所学专业和工作岗位有选择地选读即可。也正因为这样,成人版虽然总销售量不如另外两个版本,但它对中国的文化教育与工农业、甚至是国防(成人版中有军事分册)建设都有很大促进。

    不过比起这些书籍的出版,1941年意义更大的一件事还得算是新中国高考制度的确立,虽然应试教育存在着种种弊端,但在公平性上确实有着难以取代的优越性,而只要在考试的内容上做好文章,它的缺陷也可以最大程度地加以弥补,所以胡卫东对于全国统考还是投出了赞成票。不过,胡卫东也提出了两点重要意见,一是考试不能只考书本知识,还要考察学生知识结合实践的能力或者说是动手与应变能力。

    这一方面是要在考题上下功夫,更多地联系生产生活中的实例,另一方面则是要在书面考试之外,增设实践类的考核,胡卫东建议可以占到总分的两成,以剔除掉少数高分低能的“书呆子”;二是要高度重视成人高考,胡卫东认为成人高考不应该只能得到一个本科文凭,而必须与普通大学生享受同等的待遇,可以不住到一起,但课必须在一起上,毕业之后也不能打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