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五章 工程建设 (第3/3页)
今也都已经开始了建设......
比起铁路,公路的建设并不那么引人注目,但是在“想致富,先修路。”的口号激励下,地方政府与广大群众纷纷热情高涨地投入到了公路的建设中去,成果甚至比铁路的建设还大。与之有些相似的是,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虽然看起来很不起眼,但如果统计一下总的土石方工程量,却要远远比黄河上那几座在建的大坝恐怖得多,胡卫东了解到这些情况后,不禁再次心生感叹,在基础薄弱的现在,计划经济确实有着无以伦比的优越性,这些人工投入极多、回报却相对较慢的工程如果按市场经济的办法来做,别说是现在的中国政府了,就算是21世纪已经是世界头号工业国的中国,政府也根本负担不起......
此外。为了满足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需要,能源问题同样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优势资源煤炭的年产量首次突破1亿吨大关,跃居世界第六位(注1),有力地保障了1941年总发电量600亿度的目标顺利达成,而蜂窝煤在全国大中城市的推广也大大节约了能源、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污染(相对于拿煤球甚至原煤作为燃料来说)......
注1:1941年中国的煤炭总产量大约1亿吨出头,位居美苏英德日之后。这里必须说明的是,当时英国即使只算本土的煤炭产量,也紧随美国之后排在世界第二(工业革命发端于英国,可不仅仅是因为英国殖民地最多,英国拥有当时世界顶级的煤铁联合体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德国的鲁尔区闻名世界,在煤炭产量方面也同样不逊于苏联,即使是资源匮乏的日本,历史上1941年煤炭的产量也接近6000万吨,其中大部分都是本土的产量,在这个时空涸泽而渔式地拼命开采下,年产量超过1亿吨而略高于此时的中国,并没有什么好奇怪的。说起来煤炭这种资源还真是到处都有,难怪远不如石油值钱......(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