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百四十二章 一夜长谈(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四百四十二章 一夜长谈(下) (第2/3页)

务xìng行业,即使是连锁形式,大企业的平均运营成本也肯定比一家一户的小饭店大得多。),另一方面则保存了更多的文化遗产。尽管胡卫东个人对于很大一部分所谓的“文物”其实并不待见。

    至于集体企业、尤其是乡镇企业,历史上就是太祖率先倡导的(当时叫做“社队企业”),一是为了战备、二是为了尽量消除城乡差别。因此很自然地受到了高度重视,胡卫东这下也省得多说了。而在更加敏感的外资问题上,两人的立场更是惊人地一致,尽管出发点有着很大的不同。

    太祖其实并不反对引进外资,但前提是必须是有益的、可控的,并且不能损害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这是基于自鸦片战争以来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和西方列强不断加强的经济侵略;而胡卫东相同的看法。则是因为历史上“以市场换技术”策略的失败

    虽然客观上当时几乎毫无限制的外资引进解决了中国当时严重的失业问题,并借外资的力量培养了大批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产业工人,为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工业国打下了基础;但在这个时空,由于海外支部的杰出贡献,赤sè党通过与美国之间的贸易以及和德国之间展开的秘密合作。引进了总价值超过50亿美元的无数技术、设备乃至人才,如果按可比价格计算的话,这甚至超过了改革开放前二十年引进外资的总和,而且还几乎全都是可以大幅度提升中国综合国力的有效引进,其对中国工业和科技发展的帮助怎么高估也不为过。同时,在巨额资金的推动下,各大解放区蓬勃发展的工业只会令赤sè党担心合格劳动力的不足,失业问题至少现在来看还很遥远。

    更加重要的是,通过中德之间的全面技术合作(也不能忘了之前的引进工作),中国的绝大部分工业部门都有望在五年之内达到战前、乃至当时的世界先进水平,虽然由于基础薄弱严重影响了中国技术升级的能力,当中德合作结束、那一百多万外国专家和工人也大都离开中国之后,在一段时间内中国与先进国家之间的科技差距将会不可避免地再度拉大,但据胡卫东估计,再不济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