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百三十九章 国企分类(上)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四百三十九章 国企分类(上) (第2/3页)

本没有前途的。但他更不想让后世的地沟油、毒nǎi粉、稀土白菜价出口等触目惊心的事件重现(摸着石头过河,付学费是必然的,不能苛责当时的赤sè党,但作为穿越者。更不能明知故犯。),因此唯一的办法就是将两种经济体制结合起来,相互取长补短。而其中胡卫东认为最关键的一点。则是国有企业的定位,他认为“国企主要是为社会服务的,其次才是为国家创造利税。”,举例来说,矿业开发交给私人来干,经济效益肯定比国营矿山高得多,但是私营矿主因为利润最大化的价值取向。肯定会只采掘那些较容易开发的矿脉,而那些价值相对较小的则会被其放弃,从而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从企业的角度来看确实利润更多,但国家和社会却要为此付出几倍乃至几十倍的沉重代价。从全局来看绝对是得不偿失。此外,资本谋利的冲动会令其本能地忽视安全生产和工人权益,例如后世的黑煤窑之类就是明证。而对国企的老总来说,不出事故比企业的效益更加重要,因此情况就相对要好得多,但是因为后世的国企其实也是营利xìng企业,因此也不能完全避免。

    而胡卫东将国企、至少是一大半国企定位为“服务xìng单位”之后,问题就顿时迎刃而解,他不需要对国企搞什么政企分开,而直接将国企视为相对dú lì的行政机构,考评国企干部的标准也不再是传统的利税,而是综合考核“产量”(未达标的话会严重影响总评分,但超额完成任务的话只能得到有限的加分,胡卫东希望以此引导国企更加注重质的提升。)、“产品质量”、“单位能耗”、“原料利用率”(单位产品消耗能源的数量)、“劳动生产率”(单位时间内的人均产量)、“安全生产”(事故频率和严重程度)、科技创新等指标进行评判。

    对煤炭、粗钢、电力等基础工业原料和均由国家采购的军工等特殊行业来说,销路是根本不成问题的,只要上面这些指标能够不断提高,就意味着企业、乃至整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