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百二十五章 俾斯麦级的改装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四百二十五章 俾斯麦级的改装 (第2/3页)

比如船舵的问题,很难从根本上解决,但中国人特有的灵活灵活却令胡卫东想出了取巧的办法

    他的提议是在船舵附近加装4门“密集阵”。这一方面是因为鱼雷机攻击距离很近,shè程虽近但火力奇猛的“密集阵”对付它们就像打靶。另一方面即便敌机侥幸成功投下鱼雷击向船舵,也可以用“密集阵”对海shè击拦截鱼雷。这个年头除了鬼子BT的氧气鱼雷之外,航空鱼雷的速度都不算快,一般也就三十多节,甚至还比不上高速的巡洋舰,如果俾斯麦级战列舰全速逃逸的话,相对速度更是仅有区区几节,在海面上看简直慢得如蜗牛一般。以“密集阵”的超高shè速,将其提前击毁的可能xìng还是很大的。退一万步讲,哪怕只有50%的拦截成功率,也相当于俾斯麦级战列舰多了一条命,如果能够达到75%。则多了三条命。考虑到鱼雷击中船舵的概率本来就不会很大,加之俾斯麦级战列舰加装“密集阵”和陀螺瞄准具(所有近防火炮均有配备)之后近防火力加强了何止十倍,在此基础上,这一微不足道的安排已经足以令鱼雷轰炸机对俾斯麦级战列舰的威胁变得微乎其微

    而主炮塔装甲与穹甲的问题,更可以在更换新型装甲的过程中顺便解决,其间同时可以腾出大量的载重和空间,而令给大口径高shè炮加设炮塔并加装更多的防空火炮成为可能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这些具体的设计缺陷,俾斯麦级战列舰“全面防护”的设计理念也很明显已经落后于时代,因为随着结构科学的发展,即使采用重点防护方式,大型军舰的抗沉xìng依然极强,没必要为此增加太多不必要的载重,甚至因此影响火力和机动xìng。而且随着穿甲技术的发展,在整体排水量不可能无限制增加的情况下,“全面防护”实际上成了“全面不防护”,就算抗沉xìng再好,一艘失去战斗力的军舰又有什么用呢?但是,随着新型装甲钢的采用,“全面防护”却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全面防护”。不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