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九十一章 护航驱逐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三百九十一章 护航驱逐舰 (第3/3页)

现在的国力太弱了,尽管比起当年人家直接开着军舰来抢的时候已经好了许多

    算上引进技术和设备的花销,海军装备方面中福国际的支出几近2亿美元,比花费最大的陆军一块也小不了多少,而如果加上民船建造技术与设备的引进,总金额更是超过了5亿美元,远在陆军之上。这固然是因为海军基础薄弱,加之本就是烧钱的行当,因此投入自然小不了,更是因为胡卫东深知从美国引进海军装备和相关技术设备的机会十分难得,过了这村就没有那店了,所以采购十分坚决。何况此时胡卫东还并没有德国一定会同意与赤sè党全面合作的把握,而且即便同意了,能够转让多少技术和设备也得打个问号

    与购买美**舰的动机类似,中福国际为了“收买”美国zhèng fǔ与其背后的那些大资本家,不得不花费大笔美金用于购买民用的工业设备和技术人才,其中7亿多美元用于造船、钢铁等与军工关系密切、或者具有战略意义的工业部门,还算是有些价值,可差不多同样金额的巨大花费砸进了纺织等相对不太必要的工业部门或者价值更小的其他用途,却令赤sè党上下普遍心疼不已。倒是胡卫东相对更想得开,知道后只是略显苦涩,便很快又露出笑容道,“也好,省得战后军转民时的阵痛太大,早点将现在‘重轻农’的畸形经济重心分布纠正过来,变为后世新中国花了近30年才完成的“农轻重”的合理状态,或许反而是一件好事,反正即使没有这次的引进,鬼子也蹦达不了几天了,是应该未雨绸缪,提前为战后恢复作好准备了”

    注1:中国工业基础的薄弱也是一个原因,当时很多部件乃至钢材需要从国外进口,因此对于工业建设一直以盈利能力为关注重点的老蒋宁可多造经济上更加划算的小船,而新中国则受到西方长期封锁,直到在苏援下将工业体系基本建立起来之后才能建造出第一艘万吨巨轮。(未完待续。)

    ...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