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三十二章 缓兵之计(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三百三十二章 缓兵之计(下) (第2/3页)

也达到了三十多万,如果再算上rì纵和实际上也由胡卫东直接指挥的海军陆战师,总兵力更是超过了四十万人......

    一下子进行这么大幅度的扩编,十五集团军的平均官兵素质不可避免地有所下降。毕竟即便补充进来的**官兵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兵,但他们此前并未接触过十五集团军先进的战术和超强的火力配备,即便实战经验丰富,也需要一段时间来学习和适应,此外政治工作也得强化,据胡卫东和粟裕初步估计,至少也得一个月时间才能基本成型,当初红十五军那样快速补充战俘是没有别的选择,现在十五集团军已经发展到如此规模。自然不敢无谓地冒这么大的风险。

    此外,部队迅速地扩编也令武器装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紧张。若以总数来说是肯定不缺的,目前赤sè党军各型枪械的保有量已经超过了120万支,火炮数量也远非两三年前可比,但是且不说其中胡卫东理想中步兵班排标准配备所必需的八一式枪族还有极大的缺口,即便是投产较早的二四式半自动(以后简称“二四半”)也不只能满足十五集团军三分之二的需要,而“红星”系列迫击炮的缺口则更大,就连十五集团军原来的部队,暂时也还有2个整编师用着老式迫击炮。因此新建的71军只能先用rì系装备,正好之前缴获了那么多还没来得及处理掉。虽然rì系武器与中原边区兵工厂出产的新式武器相比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但总比**原来的自造武器水平稍好一些。

    而且他们还装备了rì军不用的冲锋枪,在这一近战利器的帮助下,强大的火力足以平衡rì军shè击更加jīng准的优势(何况随着一次又一次的扩编,鬼子的平均shè击水准较抗战第一年时已经下降了不少。),说起来也是二四式冲锋枪制造太容易、造价也实在太低,虽然边区兵工厂早就将其清出了重点生产项目,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