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零九章 材料为王(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三百零九章 材料为王(下) (第2/3页)

技见效又太慢了,好在目前已有的这些新材料新工艺别人想要偷学也不容易,而且还可以设法从国外引进一些。维持一段时间的优势应该不难,等到中国赶走了鬼子,在全国范围内把义务教育体系推广下去之后,再调整重点加强新材料的研发也来得及。。。。。。

    不过边区也不是什么材料都不派人研究,除了那些根据胡卫东记忆里炮钢与装甲钢配方工艺衍生出来的新合金之外,稀土永磁材料的研究也是一个很受重视的课题。但是由于胡卫东对此只有简单的了解,冶金与材料方面的人才又十分匮乏,直到38年12月才发现了第一种具有实用价值的稀土永磁材料。不过,突破口一旦打开。新的成果就很快源源不断地涌现了出来。有了超强的永磁体材料,原本只能制成小型发电机的永磁式发电机登时可以造得更大了。新出产永磁式发电机的平均单台装机容量很快就超过了3000千瓦,再后来更是达到了5000多千瓦。。。。。。

    虽然单位装机容量的生产成本始终还是高于励磁式发电机,但是生产速度却快了何止十倍?计划经济模式不太需要算经济账的特点因此再次体现出了优势,靠着近乎疯狂地生产中型永磁式发电机,中国的年发电量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就由不入流一跃冲到了世界第二,使得中国能够及时成长到有资格参与二战大蛋糕的瓜分的程度。其中尤为值得一提的是炼铝工业的飞速发展,须知炼铝最大的消耗就是电能,有了足够的电力,铝的产量就很容易上去。而铝的产量一多,便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替代铜作为电线材料,而电线的成本一降,电力工业自然就发展得更加迅猛,形成了一个良xìng循环。而计划经济模式对于这类简单的循环有着极大的加成作用,“电力奇迹”也正是由此发生在中国的土地上。。。。。。

    光有配方和工艺,如果没有必需的原料。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