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五章 逃亡之路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五五章 逃亡之路 (第3/3页)

关南八十里处,一支军队,红衣黑甲,正在山间小道,小心谨慎的急速行军。

    为首一人身穿青甲,骑着的卢马,正是刘备。后面六千五百人,是刘备的军队,虽然人少,但是精气神很强。

    因为离潼关近,而且是曹操的境内,所以刘备跟本不敢走大路,只能从小路慢慢靠近庐县。

    正在此时,探路的李元霸带着斥候回来道:“主公,前方在走十里,便是卢县了。”

    旁边张辽听后,开口道:“主公,我带人马去震慑庐县,吸引曹军附近民屯兵力,然后主公在带兵抢夺粮草。”

    刘备想从庐县走,还一个想法,就是获得粮草。自己从潼关出来,全军也是仅带了三日干粮。

    而要想不饿死,还有力气突围,那么唯一的办法,就是把手伸向曹操的粮草,沿途曹操设立的民屯就是个最好目标。

    “好,子度你随文远一起去,一旦民屯曹军回救,你就立刻回来,跟我一起去劫仓库。”刘备点头道。

    民屯其实不是曹操独自发明,在汉朝很早以前就有军屯了,不过,只是在一些特定州郡,和边境地区实施。

    只是那样太损耗国家资源,而且导致军队战斗力下降,曹操为了应付中原粮食不足的危机,也想实现军屯,但又不愿意降低军队战斗力。

    所以,曹操就强制实施了民屯,规定每村户,都要有一定的青壮参加民屯,制定了详细规则。

    产生的粮食八成交给官府,两层是民屯人自己分,忙时务农,闲时操练,自备兵甲,受官府调令,也是负责当地治安和防务的主力。

    这样就让一部分不愿意参军的青年,也可以成为军人,为自己效力,同时不影响民心和生产力,说起来跟军屯差不多,但是换了对象,产生的效果也不同。

    同时,曹操也保证了相当数量的正规精锐兵,以随时应对战争。

    庐县是个大县,十里八乡的总共有六个民屯,平时有民兵驻守,县内只有三四百轮流看守城防的民兵,其实只是平时稳定治安用的。

    刘备之所以不强攻民屯,并不是对自己的兵马没有信心,相反,张辽麾下五千兵马,先后经过武关和潼关之战,已经褪去了稚嫩,适应了铁血战场,人人都是包含杀气,心志坚定。

    只是,曹操是个相当了不得的人物,既然他创立了民屯,自然有了一套相当健全的防御设施,一旦有敌军来攻,他们几个民屯就能最快速度,集中到一起抵抗。

    而现在,刘备几乎敢肯定,刘备一定派出了兵马,追杀自己,自己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击溃庐县民兵。

    “是,主公。”孟达开口应诺。

    最后张辽带走三千五百人,然后又令李元霸,在庐县附近树林,分兵埋伏了两千人。

    而还有一千五百人,直接跟在张辽后面,去向庐县城池叫阵。

    庐县的民屯,都在其南方二十里处,刘备带剩下三千人马潜伏到十里处,然后等待孟达的消息。(未完待续。。)

    s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