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人才?一锅烩!(上) (第2/3页)
世之中,谁还能重才情呢?不过是无用之辈。建安七子亦不过是茶余饭后的笑谈罢了。”
王粲博闻强记,有过目不忘之能。善谋,而且在历史上的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为魏国的治国体系奠定了基础。对此,他在《仿连珠》一文中,便隐然以管仲自比。三国中自比管仲的,除了他也只有诸葛亮了。
不过,王粲现在还在荆州,未投曹操,因为容貌的原因并不被刘表重用,因此在荆州郁郁不得志。
刘备此时正色道:“仲宣博闻强记,才情过人,让人敬佩。而且据我所知,仲宣善立法策,有治国为相之能,怎可言是无用之辈。”
王粲闻言先是震惊,后便是感激和热切。“皇叔之言,粲心甚动,荆州数载以来,人人当粲不过是吟诗弄琴之辈。今深蒙皇叔看重,千里迢迢请粲赴宴,虽未蒙面,却解粲之心意。今粲当引为知己尔,为知己粲敬皇叔一杯。”
王粲饮酒相敬,刘备也不多言,豪爽的一杯喝下。如果今天这话是别人对王粲说,或许他不会这么感动,可偏偏是大汉的旗帜刘备,而且直击他的软肋。
而且王粲早年双亲早逝,在荆州虽然有以前祖辈的关系萌阴,但说到底还是人走茶凉,人家对他也只不过是表面敬重,哪有像刘备这般真诚的。
这边有一人,站起来开口道:“巴久仰皇叔威名。乃我汉室第一人,但不知皇叔如何得知我等?”他这一句,可是问出了大家内心共同的疑惑,因为这些人都不算闻名之辈。刘备这么快找到他们,实在让人匪夷所思。
刘备有倒了一杯酒,走到他的面前开口道:“子初素有才名,皆因零陵偏僻故未远传,相信不出三四年,子初之名便可通达荆州,恐怕就连刘表都要征辟。至于我是何等得知几位,不知子初可听你父说过。当年皇室耳目之事,现在承蒙陛下看重,为助我复兴大汉,特授予备。”刘备为了增加自己的威望。故意说成皇帝所授予。
刘巴听此,顿时了然的表情道:“巴年少学浅,当不得皇叔赞扬,皇叔乃我汉室柱石,巴当引为表率。皇室耳目遍布天下。虽然历经沧桑,但亦有能人,皇叔能得吾皇授予,此事当不为怪。”
这时众人才知道原因。怪不得像刘巴这样才十七岁的少年,刘备都知道。
刘备见刘巴对自己如此敬重。也是内心暗喜,名望高就是好处大。想历史上刘巴开始还想投靠曹操。最后无奈才归降自己,现在自己提前收了他,想必作用会更大,刘巴家族在零陵的势力可不小。
刘巴雄才盖世,在刘备攻取益州之后,国库空虚,刘备十分忧心。刘巴对道:“易耳,但当铸直百钱,平诸物贾,令吏为官巿。”备从之,数月之间,府库充实。
历史上刘巴年少得志,长大后便有点架子,刘备收他还费了很大的劲。
但现在刘巴还未成名,对于刘备的赞扬,自然是非常感激。
这时刘备又端着酒杯,敬给另外一人,开口道:“正方之名虽未显,但吾亦知你精明强干,此次能请的正方,备心甚慰。”
李严少为郡职吏,才干优越,通晓军事,尤善政务,跟杨仪一般都是文武皆全。不过,李严的缺点也十分明显,就是私心比较重。
“严不过一执笔小吏,所走之地不过村落,皇叔深察民情,关心乡野,不愧是我朝之大将军,严佩服。今蒙皇叔厚爱,如此知遇之恩,严当以报,就满饮此杯。”说罢,李严很痛快的喝下一杯。
刘备手一抖,酒杯差点掉地上。李严可是蜀汉重臣,虽然现在自己的名望资历确实天下之冠,但他也不该如此谦卑吧,不说有才之士都是有点架子的吗。
“呵呵,正方严重了,你还不到而立之年,只不过是缺乏机会给你施展,他日得志之时,便是正方扬名之际。”
刘备虽然内心惊讶,但表面还是微笑和煦,他还真美想到,李严居然对溜须拍马如此精通。看来贪官跟能力,不是成正比例的。
转过头,刘备对着一位年不过二十许岁的青年道:“伯常兄弟几人都有才名,在荆州也是望族,备没去拜见反而请你到此处,实在失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