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十一章 诸子重兴(中)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七十一章 诸子重兴(中) (第2/3页)

    在大学堂进行入学考试面向全国招收士子的时候,他们也纷纷把自己家族的儿郎送进去进行考试,一些考不及格,无法入学的,甚至还得拿着金银到处求爷爷告奶奶,那股子韧劲看着都令人惊叹,不过朱由崧本着大学堂不是国子监的想法,坚决杜绝了捐输入学的渠道。

    这些人如此热衷于将自己的子女扔进大学堂,一不是因为山东大学堂的名师,二不是因为山东大学堂那浩如烟海的藏书,而是因为亓诗教所代表的齐楚浙党的联盟,亓诗教本身是齐党党魁,又是浙党党魁方从哲的学生,如今方从哲那老头正在搞整合三党的势力,构建一个不限地域的政党。

    既然东林党都不讳言“党”,他们齐楚浙党索性也不讳言,不过若是叫做齐楚浙党,只会给人一种“乡党”的印象,而现在山东正在搞大学堂,既然东林党可以以“东林书院”为名,那么方从哲索性将齐楚浙党改名为“大学党”。

    方从哲的改名,整合了齐楚浙党的势力,让他们之间不会那么容易被人分裂调拨,凝聚力是大大提高了,而且不限地域之后,还把宣党和陕党都吸纳了进来。不过这对朱由崧的大学计划也有好处,这就给了人一种印象,从这个大学里出来的人,必然是大学党的后备力量,就像是从东林书院里出来的人,就必然是东林党新秀一般。

    “朝中有人好做官!”自古皆然,现在有机会还不等踏入仕途,就先进入朝廷的派系当中,这种机会他们怎么可能放过?

    可惜的是,想进入大学虽然容易,不过想要风风光光的出来就难了,大学当中采用的学分制,固有的四书五经要求并不太高,因为在八股取士的时候,可以通过内部消息来“划重点”,考题不能泄露,不过画一个大概的范围还是可以的。

    四书五经的要求不高,不过可别以为这个大学就那么好过,经学所占的学分不够毕业学分的一半,也就是说想要出师,必须要选修其他科目的学问,不过其他科目可不简单,单是基础史学这一样,就不但包括了中国历史,同样也包括了欧洲、日本和印度的历史。

    除了基础史学,其他还有基础的数学、地理、物理、化学和基础经济学等等,这些还都是基础科目,还有经学、科学、经继续等等的高级科目,四书五经的微言大义,大部分人都会选,朱由崧索性把它当成了必修科目,除此之外还必须修习两门高等学科。

    学够了这些学分还不行,因为朱由崧还特地给那些学子提供了一个实践的机会,来获得实践学分,这个实践自然不同于现代大学的实践,你让他们到工厂到企业去实践,他们恐怕宁死也不会去,士农工商四民之分,现在还没有打破,他们作为最高等的“士”,去做那下等的“工商”,说什么都不可能。

    因此朱由崧就给了他们一个当“士”的机会,让他们去北海当公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