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十四章 黄粱一梦为君王(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六十四章 黄粱一梦为君王(一) (第3/3页)

这种事情上处置错误,北宗也未必就没有翻身的机会!”

    孔贞干摇摇头叹息一声,说道:“就算是如此,已经晚了,那个徐诵早已经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

    赵彦叹道:“就算如此,我想你也应该向王爷服软,王爷对你们孔家还是没什么好法子,若是能够投靠的话,也算是拥立之臣了!”

    孔贞干看了看赵彦,说道:“那你也正好借着劝说孔家归顺的大功,来赎罪?”

    赵彦嘿嘿一笑,说道:“我们这也是双赢!”

    孔家和赵彦的投靠,朱由崧自然欣然接受,赵彦是个老狐狸,也是个能臣,虽然这家伙对官场的事情太熟悉了,因此为人太滑溜,不过用起治理一方,倒是一个不错的人才,而孔家的价值也是不言而喻,圣人后人的招牌在大明还是相当好使的。

    两家的让朱由崧在山东有了绝对的权威,不过这并没有让他高兴多久,因为万历四十四年一开春徐诵起事了,在城内闻香教众里应外合之下,占领了登州蓬莱城,徐诵自称是“文成武德顺天承义大将军”,而他们的闻香教教众也被徐诵改编为“大顺军”。

    不同于明朝时期四处流窜的流贼,徐诵却像是打算要在登州安家了,进城之后,马上张贴安民榜,严明纪律,对百姓秋毫无犯,并且与登州的大户交谈,虽然大部分大户都不可能支持他们大顺军,不过这些会谈却让他们大顺军在那些大户当中的印象好得多了。

    徐诵甚至还早早地开了科举,不分四民,而且科举内容并不空泛,注重策论和实务,这让朱由崧这个后来人都不禁暗自赞叹,这个徐诵见识倒是非凡,可惜的是功利心太强,不会等待,现在大明朝虽说痼疾难愈,却还算是强健,绝对不是一两只螳螂能够挡得住的。

    若是他有一分德川家康的忍耐能力,在日后席卷天下的恐怕就轮不到李自成了。徐诵在登州站稳脚跟之后,马上就派出大顺军的一部正在向胶州进军,如今北海的港口冰冻已经化开,正好可以向山东运粮,再也不需要朱由崧通过飞船转运粮食了。

    而徐诵他们的目的自然是切断山东的海上的粮食运输通道,最好是能够将胶州的粮草也一网打尽,到时候他们自然就能够占据主动,坐看济南因为缺粮而陷入混乱,他正好可以趁虚而入。

    面对徐诵的攻势,朱由崧、亓诗教和赵彦,只能选择暂时性的防御,因为他们的策略不单是牵动地方,还牵扯着朝中的变化。

    “皇爷爷,徐诵最好还是不要让他发展起来为好,希望你不要错过这个及早扑杀他的机会!”朱由崧不禁微微叹息,万历皇帝实际上还是将整个大明帝国都视为他的私产,以至于为了打击太子,不惜让山东的一个地方出现叛乱。

    或者说,万历皇帝真地有信心,能在短时间之内扑灭这场灾难?看首发无广告请到

    请分享

    读首发,无广告,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