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八章 北海擒龙(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十八章 北海擒龙(下) (第2/3页)

算是地多人少,而且朱由崧的物资也储备得充分,住房采暖衣食都算是移民补贴,有了这些东西,那些移民就算是赶他们走都不愿意走了。

    一个月后,北海的汉民人口再次增加一万,已经达到了五万的水平,完全超过了东瀛人。东瀛人的皇协军则迅速向北推进,将虾夷人的活动范围进一步压缩,并且带回了大量的俘虏,夕张的煤矿得到了进一步扩建,东瀛人的筑路队伍在高邦佐的主持之下,铁路已经修到了夕张,每天都有一列满载的运煤列车运到箱馆。

    这一个月之后,那些士兵的训练也进入到了下一个阶段,那就是实弹射击!

    靶场上,一队队士兵整齐地排成一排,这些士兵穿着整齐,蹬着军靴,穿着对襟翻领军装,戴着钢盔,将长度达到一米二五的四二式步枪高高举着,抵在肩头,很多人的手已经开始发抖,这种四二式步枪虽然比那种燧发重型滑膛枪要轻便,不过仍然达到了八斤多重,而且那些教官在三军总司令的指点之下,还在枪头挂上了砖头,这样举着,不抖才怪!

    张风府也跟这些士兵一样,经过一个月的训练,连他自己都发现在自己变了一个人,原本根本说不出口的粗话,也说的顺溜了,原本清高自傲的自己居然跟现在这些大头兵打成了一片,而且自己反而不厌恶这种感觉。

    此时他的状态可不怎么好,发抖着胳膊正说明着,他的双臂已经酸痛到了一种地步了,想想几天之前,第一次接触到这种枪的时候,所有的士兵都被这种枪支跟吸引住了。

    因为经过烤蓝和镀铬工艺,乌黑当中透着幽幽蓝光的枪管,精密的机械构造,更加合理的枪托,简直就是一件机械与美完美结合的杀人艺术品。

    不过仅仅过了几天,他们就不这样认为了,因为技术的进步,子弹生产的速度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中国的工匠虽然在数字化精准化方面比不上欧洲工匠,不过在各种奇思妙想上面却不是那些欧洲人能够相比的,而朱由崧的公制数字再加上这些工匠的奇思妙想,就形成了现在北海的工业的大发展。

    子弹装配收口的专用机器的运用,节省了大量人手,让子弹生产速度得到了飞速的提高,原本一个月生产十万发子弹,现在随着生产设备和人员的扩大,只要原料充足,他们可以在一天之内生产十万发子弹,不过朱由崧并没有将大量的子弹储存起来,而是只储存一半作为战略储备,另外一半则作为训练用弹,这也就导致了,他们每个人必须每天发射接近五十发子弹,才能够消耗掉这些弹药。

    结果就是,他们每天的肩头都肿得老高,军官们也不得不要求总后勤部提供大量的跌打药酒,朱由崧也不得不派出大量的船队,去采购,这倒是造成了大明内部的跌打药酒价格迅速提高,跌打药酒的生产方开始开设工厂,进行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