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零七章 人才大丰收 (第2/3页)
点江山的愿望。
刘和不急于给这些颍川来的学子们安排具体事务,主要是想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了解,摸清大家的底细,看看他们的优点和长处都有哪些,然后再做进一步的打算。
刘和把颍川来的士子们刚刚安顿好,张济那边竟然也派了人来,将李儒送到了洛阳。刘和信守诺言,立即将张绣释放,准许他返回张济的身边。
张绣被刘和从长安弄到洛阳,基本上处于软禁状态,刘和对他并无太多恶意,所以就算洛阳闹粮荒的时候,张绣每日的饭食都不曾降低标准。败在赵云手下或许是张绣此生都无法抹去的耻辱和阴影,但他想要来个咸鱼翻身,只怕这辈子赵云都不会给他这种机会。
送走了张绣,刘和单独接见李儒。
对于李儒,刘和的感受有些复杂。
李儒此人,确实是个有本事的,而且也善于审时度势,但因为他曾给董卓出过不少主意,所以在士人当中口碑很差,如果刘和不能妥善进行安置,那么不仅起不到好的效果,反而会影响到他在洛阳好不容易拉起来的这个班底团结。
李儒似乎也知道刘和的难处,所以在见到刘和时并未提出过分的要求,表现的十分低调,只是表态愿意辅助刘和做事,至于具体做什么事情,一切听从刘和的安排。
刘和沉吟良久,对李儒说道:“文优先生也是明白人,当知司隶如今难以容下你,不知可愿远离洛阳,北上幽州?”
李儒回答说:“吾乃落魄之人,但求能有一处容身之地,不敢挑剔。”
刘和点头说道:“幽州是吾发展壮大的根基所在,文忧先生去了那里,绝对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位,只要你踏实做事,将来迟早还能再回洛阳。”
刘和这些话说的很含蓄,但李儒却是听懂了。刘和所谓的“踏实做事”,是在提醒李儒要做到忠诚可靠;刘和所谓的“迟早还能再回洛阳”,是向李儒承诺将来他还可以回到朝廷中枢。
李儒恳求说道:“承蒙公子不弃,我想早日前往幽州,在太傅大人帐前做事。”
“明日我便安排护卫随你动身,路上千万小心!”
刘和将李儒的事情搞定之后,于是着手人事方面的委任和调整。
目前,刘和手下可用之人增加了许多,武将方面有赵云、张郃、慕容平、牵招、李蒙、邓海、陈贵等人,谋士方面有郭嘉、李严、田畴等人,内政方面有审配、陈逸、卫觊、郑泰、郑浑、荀衍和辛毗等人,幕僚方面则有张逸、屈蒙、杜畿、贾逵、陈群等人,学术方面则有蔡邕、徐岳等人。
这样的划分还是有些笼统,实际上李严既是刘和的谋士,也是一位不错的带兵将领,将他划归于武将之列,赵云和张郃绝对没有任何意见。类似的还有审配,他现在虽然为洛阳令,主抓内政建设,但也是一个挺不错的谋士。
另外,在刘和的幕僚之中,贾逵、杜畿和屈蒙都可以作为统兵将领来进行培养,走文武兼备的成长道路。
武将是刘和在洛阳安身立命的最大本钱,目前他麾下虽然只有赵云和张郃两员顶级武将,但这二人却具有无法估量的作用。刘和仍然将所有骑兵交给赵云统率,将龙虎卫交给张郃统率,将申息军交给李严统率。慕容平和李蒙被刘和派给赵云担任属下,牵招和杜畿则被刘和派给张郃担任属下,邓海、陈贵两位泥腿子出身的将领则由李严亲自进行培训,贾逵从旁协助。
理顺了麾下各军的人事安排,刘和在洛阳的安全就有了保证。洛阳城内如今除了直属于刘和的幽州骑兵、申息军和龙虎卫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