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九七章 当仁不让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九七章 当仁不让 (第2/3页)

封朱儁为卫将军、河南尹,同时任命审配为洛阳令,任命牵招为洛阳尉,任命卫觊为洛阳丞。

    王允见到刘和的奏书之后,找不到合适的理由反对,因为刘和压根就没向朝廷提自己半个字,而且朱儁作为平定黄巾之乱的三杰之一,当初本来就出任过河南尹,后来又率领中牟义军继续讨董,此时再度出山,已是众望所归。

    王允想要笼络吕布和他麾下的将领继续为己所用,便在朝中提议给吕布、朱儁等一批作战有功的将领同时加官进爵,结果太尉马日磾出来搅局,嚷嚷着应该给刘虞父子同时晋升官爵才算公平。

    马日磾一说话,朝中许多官员都站出来支持他,认为刘虞父子居功至伟,必须要作为最可信赖的力量紧紧依靠和抓住才行。

    已经开始临朝的小皇帝刘协不知受了谁的指点,也当众说出一句“汉室江山理当由刘姓之人治理”的话来,当时就把王允给噎住了。

    小皇帝都开始当众放狠话了,分明就是对王允的擅权表示不满,如果王允还敢阻拦朝中大臣交好刘虞父子,那他就会成为众矢之的,不仅要背上董卓第二的恶名,而且会失去更多大臣的支持。

    经过一番激烈争论,朝廷最终颁下旨意,再度加封刘虞为太傅,兼领骠骑大将军之武职,全权管理黄河以北各州事务,假节钺,不仅有任命三品以下文武官员的权力,而且可以代替天子出征,对属下官员还有生杀予夺之权!

    为什么说是再度加封刘虞为太傅呢?因为当初董卓在位时,加封刘虞为太傅的任命文书和印信并未送至刘虞的手中。所以这次朝廷要再送一次。

    朝廷这次单独给刘虞颁发的这道旨意,最给力的地方就在于“假节钺”这三个字。

    “节”是苏武牧羊时手里拿的那根长竹竿一般的物事、“钺”则类似于斧子的外形。“节”和“钺”都是古时皇帝的信物。

    “节”代表皇帝的身份,凡持节的使臣,就代表着皇帝亲临,象征皇帝与国家,可行使相应的权力。武将“假节”的话,在战时状态可以不必请示汇报,直接斩杀军中触犯军令的士卒。

    “钺”就是斧钺,是一种刑具。即“大刑用甲兵,其次用斧钺”中的“斧钺”。“斧钺”专属君王,偶尔会暂借给人臣,称为“假节钺”。在君王所有的授权方式之中,“假节钺”的规格是极高的。拥有了“假节钺”的权力,不但可以随意斩杀触犯军令的士卒,还可以代替君主出征。并拥有斩杀节将的权力。

    也就是说,持节的文武将领可以有多人,但“假节钺”的大臣只有一个,因为这个人可以代替皇帝处置持节的将领!

    还有就是,这个“假节钺”中的假字,不是真假的意思。而是暂时代理的意思。

    除了给刘虞放权之外,这次朝廷又给吕布加封了官职,任命他为左将军,位如上卿,金印紫绶。掌京师兵卫及戍守边隘,讨伐四夷。吕布麾下众将领也是个个得以擢升。原来那些校尉们都有了杂号将军的封号,原先那些都尉们则统统晋升为校尉。

    为了安抚刘和,朝廷按照刘和的上表,加封朱儁为卫将军,河南尹,同时任命审配为洛阳令,任命卫觊为审配的副手,任命牵招为洛城都尉。

    董卓在世之时,曾加封刘和为御史中丞,不过当时传令的段训被刘和使用手段支到了辽东公孙度那里,紧接着刘和就来了长安,等于是没有接到这个任命。实际上,御史中丞这个官职很了不得,有监察百官之权,如果真给了刘和,不知多少官员将会倒霉。

    这次朝廷终于正式下旨,加封刘和为虎贲中郎将,兼领绣衣御史之职,虽然每个职务都不是很高,但却地位尊贵,与他的身份完全对等。

    虎贲中郎将为九卿之一的光禄勋属下重要职官,地位仅次于五官中郎将、左中郎将和右中郎将,是由皇帝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